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最老极品珍珠黄杨:天下奇珍,古黄杨天人工物

人气:131 ℃/2024-03-01 08:28:52

作者:韩学年

一、 古黄杨 《 天人工物 》之探源

2012年9月上旬,因展事再到大埔。大埔是我收藏那棵古黄杨的发掘地,位广东东北部,距我居住地500多公里,梅州市管辖,山区地域但海拨不高,四面高山成丘陵盆地,是客家革命老区,北伐以来出众多将士,也是李光耀祖籍地。

先后几次到大埔,2002年首次带目的而去。2001年十月,于陈村花卉世界收藏得参加“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命名《群龙荟萃》的古黄杨展品。黄杨非珠三角地域植物,岭南盆景历史上没有该品种,我地区最早展现的黄杨盆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在一个盆展上,一个黄杨展品首次亮相即引起触目,细小的叶子和嶙峋的皮层,及优美的造型成为当时的明星盆景,被视珍稀高贵,后盆友了解分析,该作品应会是最早从台湾进入的“金雀”。 因不了解生长习性也无养护经验,多年来爱护有加少参加展事,更不敢作大修剪,在本地区不自觉的造就出黄杨盆景的珍稀神秘感。

我偶巧收藏得这黄杨,仓促意外庆幸有缘,曾心情激动,平静后却怕无养植经验而糟蹋了这我视作自然天造的神品,于是寻书籍搜资料以求养护之法,也数次与原收藏者电话了解交流,但这古稀的树,原生长地的气候小环境如何,树龄及自然野外生长环境,发现发掘移植种养等过程却是我极想了解的,这对我养护会有极大的帮助。于是促成我想去实地拜访了解的心愿,与原收藏者电话联系,欢迎我到访。

数月后的02年初,与两盆友驱车,未通高速行了八九个小时,第一次到大埔县城,受到热情欢迎,这热情除了因这黄杨交上朋友老远造访外,他们还有一个心愿,希望借这黄杨的收藏影响,带动其他盆友到大埔收藏黄杨盆景,因当地已种养黄杨多年,数量不少,但由于地域偏远信息及人员交往少,交易不旺。通过交谈,得到了我所想了解的部分信息,但也得知原树并非他们当地,而是距离他们还有数十公里的山区村落,交通不便,我提出可否带我们到当地看看,但未知何因他们婉转推辞了,我不敢强求,未能如愿。但为探养护经验,我花三千元选购了一棵小规格黄杨用作探讨,同行盆友也花近十万购了几盆养植怡情。客的心愿有结果,我的心愿却未了结,有点遗憾,后两度再去,也未敢提出。

十年后的2012年9月,因组织省盆协二十五周年展品,我随会长曾安昌到该地协调参展作品,途中曾会长提出去看下古黄杨的出生地,我把上敞情况告知他,他说到时再提出看可否成行。我们这次到大埔,副县长郭敏先生参与接待,他也是盆景发烧友,带动了当地的盆景发展,欢聚交谈中自然又谈到这古黄杨,曾会长提出我们几位想去原生地走走,了解一下生长环境,郭副县长也鼓动我们应去了解下,并安排几位盆友陪同,由当时的收藏者刘腾云先生(三收藏者之一)带路,第二天早上出行,十年的心愿将得以实现,心情之悦不用表述,我体会到两方领导的作用。

第二天早上两台车出发,其实与他们原来所讲的路并非那么偏远,虽行走于山间曲曲转转,但水泥路不难行,比我到广西苍悟找松桩的土路好走多了,约一个钟车程,到青溪镇青峰沿埔村,听他们说当时还是土路颠波难走,行走近两个钟,由于老刘也是买树时到今次再到,十三年了,记错点路,后于路中一个较宽的地圹停下,地圹是村民收成作物的晒场,约一千来平方,地圹前,一小溪,溪后一排屋舍,陈旧但整洁,沿山坡高低错落,有点景致,地圹后又一层略高的小广场,也约数百平方,一间‘刘氏宗词’词堂面向小溪,词堂陈旧低矮,与我们珠三角词堂无法相比,但现今仍有活动,词堂门口右边约二三十米的地方,用砖围建一个约直径二米高约七十公分的围圈,老刘指示那是黄杨的原点地,现筑此围圈并刻下几个似乎与树无关的文记。

词堂低矮也不大,但与当地农舍相比算大建筑了,外门牌匾书“汉代传径”,字体陈旧脱色,词堂是否是汉代所筑?未能确定,但字体肯定不会,词堂前右边,两个石做的柱杆仍立着,高七八米,杆柱上刻有文字,看不懂,是否是功名桩也不懂,推想词堂确有一定的历史,我们几人谈论间,二男一女三个村民先后来到我们之间,我们外人的行动引起他们关注,经老刘与他们用当地话沟通后引起他们兴趣和话语,与我们叙谈,介绍那黄杨的记忆。那黄杨虽种于词堂前,但属私家财物,卖树的主人已过世,已无直糸亲属在村了,三人已年龄不轻,都六七十岁,一个是与树主人有堂侄关系,一个负责词堂打理,女的今天刚从县城回来,他们相当纯朴,其中一老人现今还未到过县城,估计这不会是个别,山村,未有大路行车前到县城却是个大行为,可能等到路好有汽车年龄大了也就不愿走了,乡恋情结。

女主人请我们几人到她于词堂傍的家作客,拿出小吃山茶招待,相当热情兴奋,我把刚好随车刊有那黄杨图片的“岭南盆景痴友会” 画册送他们,他们看到那黄杨都认得,更显兴趣。其间我了解那黄杨的种植时间,他们说不清,只讲少时树已有那么粗,(用手势作三四十公分状)讲不清什么时候种的,由于树不算高,枝杈又多,一直以来小童都常爬上去玩耍,为什么挖去树后在原址筑个围圈也不知缘由,文字含意也不解,约停留了半个钟与他们道别。

这次一行,实地了解到那黄杨的一点基本情况,了结个心愿,

也释疑了原来的一些疑问。

1 进村路整洁平坦不难行 小溪沿路而过

2 词堂正对的农舍沿山坡而建 错落有致

3 刘氏宗词门庭

4 词堂的山门 右 护理词堂的刘姓老者 中 刘腾云

5 透过山门所见的农舍与柱杆

6 所站位置是原黄杨的原点 现筑了个围圈 右起 本人 曾安昌 刘腾云 何焯光

7 围圈刻写的文字

8 于村民陈德英家作客

9 围圈傍闲谈 左三村民 陈德英六十六 刘如捌七十三 刘轮芳七十六

二、古黄杨《 天人工物 》之释疑

最早获得该黄杨信息的是1999年羊城晚报报导,另一是<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00年三期,再一是2001年当地顺德报,期间附近盆景园场曾陆续收得派发该树的推介信息,盆景坊间已有好奇和议论,也存疑惑。报载:该树高二点七米,覆盖面积九平方米,行内专家鉴定树龄五百年,根古蟠虬树姿优雅,下雨之前树会出现雨珠,晚间如荧火虫般闪光。由于未见实物只观图片,五百年的树才这么大?树显雨珠与荧光,有此灵气?

收藏后曾先后向原收藏者了解几个方面情况:如何发现,树生长于什么环境,树的形态为何生长得如此苍劲曲虬,树龄如何断定,树显雨珠与荧光有什么特定条件?转让价多少,为何转让等。他们前后解答:树是另有人发现并附介绍费才带得察看,他们见到该树为之惊奇,决意收藏。但树的主人家已外移海南多年,村中已无亲属,他们多次电话联糸商谈,树主无意出让,收藏者之一人的陈汉昌先生专到海南与树主再谈,树主年岁不轻且身体欠安,但仍无意出让祖传之物,无果而回后再多次商谈,其间有几月时间,可能此商谈信息不意传出,引发心术不正之外人偷挖,被村民发现未达图谋,没料到这小偷不轨行为却改变了树主的意愿,因远移家乡且乡中已无直属家人,难保再有不轨,促成了转让,费不少波折。树植于一大户人家门前,门前有栓马石,据村民回述已好几代人见证此树,以此推算该树有几百年,因当地小孩时常攀爬,长年累月的践踏,把枝杈压平而横向生长形成如此状态,但雨珠与荧光他们是听村民所说。

这作答,是否是口耳相传或推测?又不解,栓马石应是大户人家才有,大户人家门前保存得这树也合情理,但广东地区历史上应无骑马代步风气,难道此地靠接外省有此习俗,至于树龄又如何举证?这次走访,得到了部分真实的信息,对该树的形成条件也有点推理性认知。

山区小山村四面环山,成一小盆地,小山环抱,小溪常流,清新空气与湿度,非常合适黄杨的生长。有一个大的空间,数十米内无高大物体,最近的大建筑物也只十数米外的三四米高的祠堂,他们可能把此误作大户人家,石柱桩也误作栓马石吧。该树所处环境空旷,独木而生,四面沐阳光雨露可均衡生长,没有丛生树为争阳光而竟直徒长,这是天然的条件。祠堂是村中的公众活动主要场地,祠堂前的地圹也是小童聚玩的地方,此处唯一的一棵树,成小童日常攀爬的“玩物”,黄杨枝条坚恝,幼树起承受着数代小童踩压使枝条横向且顽强生长,数代小童的攀爬踩踏,折又复长,日积月累,旷日持久形成了婉转交错蟠曲多变的枝条,至今踩踏迹象仍明显,这小童行为却是无意且天成造艺,我收藏后改题《天人工物》,这人是意表小童,离开小童攀爬踩踏绝不可能生长成如这般的形态,再加之历数百年的风霜雨露雕琢,岁月留痕,这是自然与人为的巧妙杰作,天人共艺锤铸成神奇工物。

从我翻拍得的一个移树前的图片所看,虽只拍得局部,可看到该树生长旺盛但无护养,野生状态,处于公众活动场地,主人也远离家门,在以草木树枝作柴火的山村,这么多年没遭到人为有意与无意,及风霜雨雪天灾,虫蛀蚁啄祸害而造成丁点损伤毁坏,没一条枯枝腐托,健康完美生机勃勃,那是幸存与神奇,也体现出这黄杨品种极良好的生命力。

去到实地,原先的疑点有些释解后,却生发一个更大的不解?传统的观念,祖祠是宗族祭祀拜祖场所,选址筑造讲究风水,该祠堂虽没像一般祠堂于前方挖圹纳水,但也有一条常流小溪,门前的树木一般被视作风水树,偏远山村的风水信仰应更浓,树木应是不可随意移动,但这敞转让,不单是把树移动,而是转让,十多年前以不算少的十万元卖出也毫无异议,也无人提出要分得一元八角,这次与三位村民闲聊也全无提及,这只有公认是私有物并对树移动无影响风水的前提下才可以顺利运作。私人初植才能确定是私物,几百年生长于祖祠前的树,已历数代难道有立字为凭?或此树先于祠堂已有?数代后已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吧,俗语说“拆间祠堂分不到一块瓦”,这树却独有继承者?挖树装车哄动小村却转让顺利,连串不解。静思,唯自我推理释疑,感悟到是历代村民的和睦、懂理、守约、朴实的民风体现,那疑惑也消。

资料介绍,黄杨耐阴喜光,我第一次到大埔专门了解黄杨养护方法,他们建议半阳散光的环境,我看原收藏者家及他们附近几个养植黄杨的盆景场,数量不少,全是山采雀舌黄杨,有地植有盆养,半阳比全日照的生长状态确实好很多,作为经验我架棚布百公之五十透光率的遮光网,盛夏时喷雾加湿,生长也可以,收藏初的前几年,我放植于市郊花场,但几年后搬到公司摆放不宜架阴棚,四面受阳,生长却比花场好,我与盆友当时估计分折花场靠公路,可能受汽车的废气影响,但通过这次探源,我却多了点体会,该黄杨幼树始,几百年都处于四面受阳之地,附近无遮无掩,已适应了受阳环境,阴棚反而改变了它原有的生长习性,适得其反。

至于树的年岁,探源了解也没有得到村民的解答,收藏前后曾有350年或500年报道,原收藏者的估算580年,几百年段算至十位数没有依据如何作证,几个年岁应都是估算成口耳互传。我收藏至今鉴赏的各方人士也不少,多有议论,但都缺一个权威性的鉴定,近年经多方类比后,我与盆友也有一个推理的估算。

1, 1999年羊城晚报报导

2,2001年 顺德报报导

3, 移挖前的生长状态

4, 横枝踩踏痕迹

5, 树顶踩踏痕迹

6,蟠虬曲折的枝托婉若游龙

7,1999年移植于收藏者严永标先生的阳台 用砖围植

8, 另面

9, 约一年后上定做的水泥盆 题《群龙荟萃》

10,严先生与家人 牌文字:树高2、7米 直径33公分 树龄 580年 树重280公斤 覆盖面积 9平方米

11, 2001年送陈村“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展

用圆及角铁做盆 另一收藏者刘腾云先生送展留影。

三、 古黄杨《天人工物》之收藏

引导我结缘该树的是本地顺德报的一个报道,二00一年,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国庆期间于顺德花卉世界隆重举行,顺德政府极度重视,重金投入,盛况空前,顺德报两大版专题报道。盆景是展览的一个内容,专筑盆景园区,廊桥水榭古色古香,入选盆景规格严格控制,展会期间,顺德报对该黄杨刊小篇幅报道,我虽看了报道却无着意去看树,展会期间也多次前往观看盆景,也没看到该树,展会结束,我与盆友撤树,安排时间到下午,午间后,我们进园区准备撤树,路上一盆友说起报纸介绍的黄杨我们都无看过,先看树再撤展,于是折回寻看,在一处不显眼的地方寻到了,原来该黄杨超大规格,没能安排进入盆景展区,该树当时的布饰整理也欠到位,更因盆展主持人对该树没引起注意,当时也没超大型盆景参展的概念,把该树安排在盆景展区外一个不理想的偏辟位置,减少了观赏到树的人数,降低了观赏角度,这也减少了送展者出让该树的机率,原收藏者花大气力及费用送展,这般好的树是意在借这次大型展览中的人气出让。事后树主与我闲谈,展会期间虽有过数个洽谈,但价格未合意,展会将结束仍未能如愿,运回又费钱费劲,因当时他们地方没吊车,树放二楼阳台,送展装车时搭了个棚架用人力滑下车,兴师动众费了很大劲,如运回去要搬上阳台那还不知如何搞,因送时已满怀信心不用运回,始料不到未如愿,有点扫兴,于是想寻曾给过最高价的人让出算了,谁知当时那人给的价他们觉得与意想相差大,电话号没注意保存遗失了,联糸不上,有点心灰意冷,已联糸车愁于运回,这倒成就了我的机缘。

我们几盆友一见此树都感到惊奇,树的形态气势如此壮观奇妙,我立于两米处还未及细看,树主见有人观看即靠近身边,主动问有没有意思买,我全无意思,我不爱好买成熟树,且坊传要价一百万,不是我的承受力,但树主既问,我附和性地且作交谈般的随口问下价,树主说三十八万,大出意料,那坊传全假?我有点心动,但仍无决意买,只随口还个二十五万价,树主当真,也不和我讨价,说打个电话问一下,谁知电话不通,又不再打,可能成全了我又一个机缘,那人与傍边另一人用家乡话聊了几句后,说:加一万吧,我们好分钱。再出我意料,我还句:没问题。三几分钟四五句话谈好成交,我还没移过脚步,也没细看全树,全显意外和突然。原来该树是他们三友人合资购入,一人在外两人送展,打电话是征询另一人意见,电话不通他们二人作主了,那是机缘与巧合。他们所开的价是展览期间别人给出的最高价,也就是遗失电话号的价,即要离场他们不再开高价了,不卖没机会,急于卖掉,说每人分小点算了。我的一盆友也觉意外并怕生变,马上随意找张纸片写个文字签上名字,划钱装车一气呵成,撤树也交托盆友了,那兴奋难以言表,装车时才想到自已没地方放这树,因当时没现今的种植环境,车回程时电话借得盆友场地放置,约一年后筑一小园场放植,题“缘园”,以记与该树结缘。

收藏数月后的来年春,设计做了个花岗岩盆换上,对枝条作了修整,去除几条重叠枝,调整了结顶,因整树基本天然完美,无需大改作,收藏后从不敢称为作品,天功不可贪,只幸自已有缘逮到这瞬间的机会。

收藏初期,由于不是本土树种,怕气候环境加无养护经验,也觉其珍稀,因而极之用心,遮阳加湿,生怕有失,植土也试用过三种,通过十多年的养护,逐渐感觉到该品种其实粗放易养,适应性好,配好疏水透气的植土,保好水分,比我们当地的土生树种好护理,该品种小叶属雀舌类,生长缓慢,少了其它杂木类一年剪数次的工作,十多年来每三两年对叶面作个修剪整理就可以了,最大的工作是摘花蕾,四五个人花近十天。此品种生命力强,我曾问原收藏者,这么大的树挖后带原土应不轻,当地无机械装车如何搬上车?他们说确实重,因而把土全去掉方便装运,我问那不怕影响成活,他却满怀信心说从没想到会种死,原来他们已种养黄杨多年,认知它的生命力。确实,也从另一个例子得到体现,我当年把修剪去掉的枝丢弃,一盆友出于好奇,截成数条用沙培植,结果全活了,几年后又把修剪的枝条盆友间互传剪植,现三四代苗已近千了,子孙满堂。

收藏十多年来,除了参加几次当地的客串盆展外,不时有认识与不认识的各地盆友到园观看,虽品评意见多样,但都感到这是一株天然神奇稀见树,至今未见有相似类比的树出现。都说国内盆景少见传世,这除去改革开放前国情长期动荡因素外,加上管理,树种的寿命是关健,从资料记录,国内有记载传世的盆景应会是柏与黄杨了,岭南更欠缺,黄杨被称作千年矮,生长缓慢,寿命也长,该黄杨已历数百年仍生机勃勃,虽显岁月苍劲却未现老态退化,以其品种寿命及生长状态,如无意外,加上适度护理,与人的寿命相比,应会历数代收藏人之手,我与众多盆友同料想,该树是中国盆景史中应有史记并可以传世的一株树。但收藏以来,不时有盆友与我聊该树时都会把听到的东西和我交谈,版本不少,出入也大,口口相传成真真假假的信息。我写这几文,也是基于此况,着手把自已集得的资料作个整理记录,让多种坊传归于史实,拙册《童梦》里此黄杨介绍,当时没到挖树地,有小许不符,也以此作为更正。

树换盆的当年,于盆沿处生长出一小苗,也奇,开花众多却独此一苗,至今仍没第二株,两年后我移地培植,足肥够水,现今十三年长至约四五公分身径,前几年台湾进入大陆的数批相近品种的黄杨,人工培植,径粗约十来公分,台湾盆友讲约四十年了,(类似一四年十一期三十四页 十二期二十四页)数年前到江苏一古镇游,一老大宅花园的一株双干杯口粗的瓜子黄杨,说明牌介绍已二百六十年,那应会是与古宅有史记。以这几个个例推断,这株黄杨年岁也真有数百年吧,至于确实年岁,我觉没有真实资料都只能推估,因此不好断定三百与五百年,其实也不重要,就称作数百年的古黄杨吧。

1 收藏后放置盆友园场 整理换去盆面土 A枝是换盆去掉数条中最大的枝条

2 换盆后修剪状态 右边B是原生小苗

3 入冬后叶转黄红 担心管理不当 春后返青心也随安

4 转公司放置 生长得不错

5 背面

6 枝条结构

7 原生苗种十三年 2014年十月移高位培植

8 摘花蕾是每年最大的工作

9 换泥一

10 换泥二

11 修整

12 前手上盆育两年,接手育十五年,为保持生势,2016年初下地回育。

(文章来源:岭南盆景网 作者:韩学年 本主题由叶以健提升)

欢迎关注《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直接留言参与交流,《今日桩主》栏目,免费推荐盆友的优秀盆景作品;加入岭南盆景公众平台协同共建单位,《心水推荐》为你的园艺企业跨媒体立体定制推广方案,小编微信: lnpj178 QQ2026700720 《岭南盆景》微信公众平台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部分文字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对版权有异议,敬请告知。

搜索更多有关“最老极品珍珠黄杨:天下奇珍,古黄杨天人工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