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天天吃的食用油 你会选吗?你一直吃的食用油是怎么出现的

人气:428 ℃/2024-01-01 15:54:11

加班到晚上8:00,天已经黑了,

你坐了1个小时的地铁,走了20分钟,

终于到家,此时是晚上9:40。

打开厨房,你准备做个炒米饭,

开火、倒油,打个鸡蛋进去,

滋啦一声,整个脑袋被烟雾包围,

你瞅瞅角落的橄榄油,

放弃了做饭,转身泡了一碗泡面。

食用油是炊烟生活的主要食材,

但食用油是如何从大自然来到餐桌之上的呢?

01

油的衍生

远古时期,

原始人对于油脂的摄入依靠渔猎,

通过直接食用动物肉来补充营养。

直到周朝后期春秋早期,

贵族通过自己的特权开始炼化脂肪并存放起来,

这是“油”最早出现的形态,

但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膏”

《周礼·天官·应人》中记载:

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

译:

食用肉类,春天吃羔羊乳猪,要用牛油烹调;夏天吃鸡干鱼干,用狗油烹调;秋天吃小牛幼鹿,用猪油烹调;冬天吃鲜鱼大雁,用羊油烹调。

这也是传统烹饪理论的萌芽。

而植物油的出现要相对晚一些,

在春秋后期,人们通过杵臼来捣油,

但由于这阶段的油在没有经过提纯和精炼,

无法食用,被人们用来照明。

在汉代时,胡麻【芝麻】传入中国后,

人们通过圆形磨来磨油,产出了芝麻油,

这也就是芝麻油最早期的形态,

市井中开始出现了卖油郎的职业,

但这个时候的油依旧用作油灯照明,

直到三国时代结束,魏晋南北朝时,

油的食用概念才开始逐步被人们接受。

02

从动物油到植物油

据《齐民要术》记载,第一个使用植物油烹饪的食材是鸡蛋,

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

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

麻油炒之,甚香美。

其中麻油就是指芝麻油,

这是记载中最早食用植物油的案例。

从这之后,植物油凭借低廉易取的特点,

开始在寻常百姓家广泛传播。

人们开始推崇食用植物油,

并自发的研制菜谱,

甚至记载了一套完整的煎麻油的操作手法,

这一风潮在宋朝达到顶峰。

在宋朝,油炸食品特别流行。

《梦溪笔谈》中记载:

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这句话说的是北方人不管什么东西,

都喜欢用油炸着吃,

而且麻油的产量也出现了大幅的提升,

足以供给百姓频繁的日常食用了。

当时的人如果知道面包糠的存在,

隔壁的孩子应该会哭的更厉害。

也是在宋朝的时候,

植物油才开始出现了更多的种类:

胡麻【芝麻】、莱菔子【萝卜籽油】、黄豆【豆油】、

菘菜子【白菜籽油】、芸苔子【油菜籽油】等,

针对植物油的榨取也总结出三种方式,

第一,舂捣法,也就是用杵臼直接捣油料作物取油,

第二,水煮法,算是舂捣法的升级,

利用水油不相容的特性来进行油的提取,

将杵臼捣烂的油放入水中煮沸,

沸腾之后,水油分离,出油率比舂捣法高很多,

第三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压榨法

也根据油料作物的不同分为熟榨和生榨,

在杠杆中加入一个楔子来加大受力,提高产油率。

而官方也把榨油方式正式纳入《官修工具书》,

榨油技术第一次得到了官方的认证。

03

从橄榄油到山茶油

时隔700多年的发展,

植物油的榨取技术逐渐由人工转化为工业,

植物油的榨取方式细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

浸出油是通过化学物质【工业乙烷、轻汽油】作为浸出溶剂,

暴露出化学残留超标的致命缺点。

因此压榨法是目前油类生产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在高端的食用油生产链条中,

经过严格提纯精炼的油,从色泽、成分到口感上,

都要明显优于土榨油。

这也是近两年山茶油和橄榄油如此盛行的原因。

同为木本植物食用油,

山茶油的最大的优点就是高含量的活性成分。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

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符合世卫规定的1:4的黄金比例

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8:1:1,

脂肪酸的黄金配比与人体细胞营养最接近,

也最容易被人体吸收。

饮食文化的每一次更新迭代,

都是社会需求的集中改变。

正如现阶段对山茶油的推崇,

就是基人群中肥胖比例增高,

身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在繁重忙碌的生活压力之下,

我们希望你有深夜的酒,也有清晨的粥,

有大快朵颐的炸鸡,也有清淡爽口的家常菜,

希望山茶油能为你带来美食中小清新。

搜索更多有关“天天吃的食用油 你会选吗?你一直吃的食用油是怎么出现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