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向心向善励志前行:三十而立再出发丨王玄

人气:379 ℃/2024-01-01 02:08:57

与王玄的见面,约在他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对方连忙把提前准备好的两份珍藏——1996年其在《湖南人才信息报》上刊发的文章剪报和采访著名书法家颜家龙的手稿,小心翼翼从包里拿出来,话匣子也就此打开了——

王玄的手稿和剪报,上有颜家龙先生的修改笔记。

“书法人才可以写吗?”

1993年,《湖南人才信息报》创刊。彼时,王玄还是湘潭师范学院地理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由于酷爱书法与文学,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期间,他发表在校报上的多篇文章早已令他声名在外。

其实,王玄的第一次“成名”还得追溯至初三。当时他在全国性报刊《童话报》上刊发文章的事迹,就曾在全校引起轰动,并获得通报表扬。

高中时,王玄无意中看到书法家张秀的硬笔字,被其秀丽飘逸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1985年,刚刚23岁的张秀获得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这促使王玄对书法有了更浓烈的挚爱,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久,王玄的书法作品获公开发表,并获得郴州“东江之星”称号。

“别人都追星,我比他们更疯狂,只不过追的是书法名家。”王玄对全国书法名家如数家珍,当时他只需看字迹,就能知道其执笔的作者及其风格、特征、获奖情况甚至家庭住址。

有一回,地理学专业组织去庐山实习,路过武汉,同学们都急不可待地想去一睹黄鹤楼风采,而王玄心里却早另有打算。

当时张秀家住湖北省博物馆,王玄沿路打听,天刚蒙蒙亮便蹲守在张秀家门口。对于不速之客,张秀却没有意外。见面时,王玄坦露了对其仰慕之情,并将自己书写的作品拿给张秀指点,对方一句“写得不错”,成了王玄多年来热爱并坚持书法的精神动力。

1995年大学毕业后,王玄准备了一份厚厚的求职推荐信,依靠出众的才华敲开了省文化厅的大门。

“那时读《湖南人才信息报》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王玄回忆,有一次,在军凯宾馆(原报社办公地)订报,一位报社编辑抛出橄榄枝:“给你开个专栏,一起讲好我省文艺人才的故事,怎么样?”

“书法人才可以写吗?”王玄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试探性问道。

“书法人才也是文艺人才,当然能。”得到肯定答复后,王玄正式开启了《湖南人信息报》一名“特约记者”之路。

王玄正回忆当初采访的故事。

“有幸因报结识许多大家”

在王玄的心中,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颜家龙如一代宗师,可望而不可及。

“当时我就想,如果能采访到颜家龙先生,哪怕是有机会零距离接近这位名家,那都是很大的荣耀。”王玄陷入了那段难忘的回忆。

1996年寒冬的一个晚上,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在路灯的掩映下,白天行人的脚印变得愈发深深浅浅。为了赶在约定的时间见到颜家龙先生,王玄来不及欣赏夜色,两只脚忙不迭地蹬着自行车径直往前赶。从河东到河西,骑行一个多小时,夜色渐深,寒意渐浓,眼看马上就要到目的地,王玄激动得心砰砰直跳。不料,就在这时,人和车一同栽了个大跟头,隔着厚厚的棉袄,他的胳膊都被蹭出了一长条血口子。

“哪里顾得上伤口,一点痛感都没有,寒冬的夜里只觉得心热乎乎的,你想想颜先生能答应接受我的采访多不容易啊!”王玄满脸兴奋道。

上个世纪90年代,想采访名家,苦于没有联系方式,王玄却自有办法。他笔下的著名书法家颜家龙、邓先成、胡六皆,工人画家周松龄等皆是通过拨打114热线取得联系。

拨通颜家龙的电话,对方二话没说,便应了下来。当天晚上,王玄激动得一宿难眠。

由于“特约记者”身份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王玄的写稿通常在晚上进行,写到情不自禁时,常常已是深夜十二点。

“没有电脑,就是纸和笔,写完拿给采访对象看。”王玄回忆,写颜家龙先生的文章第二稿就定稿了。“先生有高学识高涵养,对文章会逐字逐句推敲,亲自在草稿纸上修改,不会直接批评,一般给建议比较多,比如会用商量的语气问‘这样改会不会好点’,对我来说,能聆听先生的教诲,近距离学习,已是莫大的鞭策。”

后来,这篇《笔挟风雷——访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先生》在《湖南人才信息报》刊登,引发强烈反响,读者被作者与颜先生之间若高山流水般的意境所倾服。

“当时每篇文章发表后,都会无比兴奋,笔迹变成了铅字啊,我就拿着报纸反复诵读,还会凑到鼻子前闻上许久。”王玄笑得合不拢嘴。

说完,王玄比照着发黄的手稿和刊发的剪报,一字一句读起来,读到颜先生修改笔记时,会特意停顿,又拉开话匣子:“有幸因报结识许多大家,更从他们身上吸取了向上向善的宝贵能量——邓先成老先生是在病榻上接受我的采访,他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实践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胡六皆老先生当时住在长沙东瓜山,其成就早已令世人瞩目,家中却十分简陋,老先生对艺术的纯粹和谦虚的美德让我记忆犹新,受益至今……”

“人才报一直走在前沿”

王玄的“文艺人才榜”专栏连续发表文章近20篇。《邓先成:老年风景显峥嵘》《人间重晚晴——访书法家胡六皆》《严谨治学 厚积薄发——夏国权与他的诗词联文》《他,为人民而歌唱——记国家一级作曲家刘振球》《掀起美丽的彩霞——杨霞和她的舞蹈》等一经发表,即成佳话。如今重读,文字依旧淬炼、感人。一篇篇刊载在《湖南人才信息报》上的作品,践行了当初“讲好我省文艺人才故事”的栏目初心使命。

2001年6月,为服务全省人才宣传大战略,打造全省人才宣传大平台,报纸正式更名为《人才信息报》(现《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回首过去的30年,王玄不禁感慨:“讲好人才故事,人才报(《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简称)一直走在前沿。”

或许是缘分使然,王玄的工作履历上一直与“人事人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任省文旅厅导游服务中心主任,王玄牵挂的依然是我省导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采访间隙,他打开电脑,把他近来的思考与记者分享,题为——《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和勇气,振兴导游队伍,助推旅游复苏》。

30年历史一瞬,30岁也即而立之年。采访接近尾声,王玄轻轻合上眼前泛黄的剪报,郑重地说道:“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希望人才报继续讲好人才故事,树立更多新时代标杆典型,倾力打造人才之家,祝福报社的明天更美好!”

搜索更多有关“向心向善励志前行:三十而立再出发丨王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