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哪种才是真正的三叶草?三叶草多一叶就是幸运草

人气:136 ℃/2024-04-29 13:29:02

来源:新民周刊

▲草头鳜鱼汤

文 | 沈嘉禄

细雨初霁,春风轻拂,田里的草头齐刷刷地倒向一边,摇曳生姿,碧波荡漾。

草头的学名叫苜蓿,在上海郊区又叫金花菜,因为草头开花时为金黄色。更具古意的叫法是“盘歧头”,苜蓿的叶子多歧生。

苜蓿来自于西域,西汉开始大面积种植。一开始苜蓿是用来喂马的,或者沤肥沃土。《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其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汉武帝从大宛国获得了能够长途奔袭的“天马”后,军事力量大大提升,最终将匈奴赶到了狼居胥山以远。

▲本帮名肴草头圈子

后来, 在中国种植的苜蓿一般分为紫苜蓿和南苜蓿两种, 紫苜蓿多长在北方的旷野和田间,至今还是作为家畜饲料或肥料。 南苜蓿生长于长江以南,本帮菜中的生煸草头、草头圈子、草头春笋、草头河蚌等都是一时之鲜。

在欧洲,苜蓿又被称作三叶草,是爱尔兰的国花。当地人相信如果找到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就能得到幸福。上海虹桥国际会展中心的主体建筑就是以四叶草为原形的,但愿幸运时时降临魔都。

▲糟油金花菜,我个人认为比酒香草头更具雅意

是的,草头顶端的叶片轻薄而水嫩,易熟,烹饪过程简直跟打仗一样讲究速战速决,稍一迟缓,全盘皆输,所以不少煮妇视生煸草头为畏途。我是这样操作的:草头摘嫩叶,如果特别需要讲究的话则只取顶端一茎三叶,洗净沥干后待用,草头上面事先撒适量的盐和糖。一只碗内倒入两汤匙上好白酒,待油温升高后将草头并调味一起投入,快速翻炒几下后喷入白酒,锅子边缘起火也不要慌,接着关火,让锅内余温将草头催熟。草头装入浅盆内,中间稍稍拨开,防止焐老。整个过程只需十几秒钟。

有人认为生煸草头一定要多放油,这是有道理的,但白酒也一定要放,故而生煸草头也叫酒香草头。上海郊区农家还有一种方法,锅内烧水至沸,倒些菜籽油使其浮于水面,投入草头后加调味,用筷子稍稍拨几下就可以出锅了,同样鲜嫩美味,碧绿生青。

▲江南一带农村常见的草头搨饼

《淞南乐府》:“淞南好,斗酒饯春残。玉箸鱼鲜和韭者,金花菜好入粞摊,蚕豆不登盘。”旧时浦东的农民到了夏日会将收割的新麦挑进城里,供奉在城隍像前表示感谢。立夏的中午要悬秤称孩子的体重,还流行吃草头摊粞、麦蚕、酒酿、樱桃等。“金花菜好入粞摊”,说的就是草头摊粞,也叫草头搨饼,将草头掺入大米粉、糯米粉,做成直径两寸的小团子,再用掌心一按成圆饼,油煎两面黄,外脆里软,甜咸皆宜,饶有乡情。

草头搨饼相传起源于浦东新场镇,明代初年间已经有了。我在新场、川沙以及江苏同里、吴江、南浔等地吃过几次草头搨饼,清香扑鼻,吃口软糯,回味隽永。同里的草头饼是油煎后浇上糖油上桌的。前不久与太太去西塘游玩,看到河边有一老太太在现做现卖草头搨饼,略厚实,包了豆沙馅,才卖一元一个。我们吃了一个,没走几步又回头去买了一个。

▲草头春笋

我还在江苏太仓吃到了糟香草头饼,草头切碎,加少许太仓糟油提鲜增香作馅,包在八成粳米粉和二成糯米粉揉成的饼皮中,做成圆饼状后四周滚上白芝麻,铺在煎锅中慢慢煎熟。趁热上桌,一口咬破皮子,糟香夹着草头本身的清香,谁也挡不住了。在咀嚼中,还有无数颗饱满的芝麻不断将脆香味输送到鼻腔,实在令人愉悦。郑和六下西洋是从太仓的浏河港出发的,随船厨师曾将草头饼带到南洋诸国,至今传为美谈。

以前浦东的农民还会晒草头干,入秋后用草头干烧菜饭,称之为咸酸饭,或与五花肉共煮,与吾乡霉干菜烧肉有异曲同工之妙。农民还会腌金花菜,先将金花菜洗净,摊开晾干水分后放入干净的坛子里,撒上盐拌匀,腌四至五天后捞出,在太阳下晒至微干。另外取一口小坛,洗净擦干。在小坛内铺一层金花菜,撒一些炒香的花椒和茴香,再铺一层金花菜,再撒一些花椒、茴香,直至将金花菜塞得严严实实,用干净的稻草或麦秸塞住坛口。

接下来将小坛子倒立于一口大一圈的瓦缸内,缸中加一些清水实行水封,约二十天后即可取食。用筷子夹出来时要当心,不能让水进入坛中,否则金花菜就会变质。

▲腌金花菜

金花菜呈现诱人的金黄色,有一股幽幽的清香。空口吃回甘悠长,做冷盆佐酒极妙。也可以烧菜饭,因为金花菜有微酸,浦东人谓之“咸酸饭”,乡味甚美。腌金花菜在江苏也叫咸秧草,酒粥两宜。有一次我在一家酒店点了一道腌金花菜当作冷碟,同桌有几位白领小姐从没吃过,不敢下箸,后来有人试了一下,情不自禁尖叫起来了。

搜索更多有关“哪种才是真正的三叶草?三叶草多一叶就是幸运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