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白茶必知四个知识点:能判断你的白茶健康与否

人气:120 ℃/2023-12-16 23:42:4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中国的茶叶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茶的制作工艺和冲泡方式在明代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据《野获编补遗》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日,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明朝朱元璋的一道圣旨:罢龙团凤饼,改散形茶,使延续上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

由此,散茶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代人喝茶,逐渐改变往茶叶里添加花草、佐料的做法,追求茶叶的清饮,回归茶叶之本色。

这是现代饮茶的雏形。

并且,明代储存茶叶的方式,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如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茶的保鲜和贮藏归纳成三句话:“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即,茶叶保存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忌异味。

这与如今咱们存茶时,强调的干燥、常温、无异味存放,不谋而合。

在明朝那个存放条件有限的年代,茶人们还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存茶方式,使得茶叶能更长久存放。

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学会控制茶叶的含水量。

“茶宜蒻叶而收,喜温燥而忌湿冷,入于焙中。焙用木为之,上隔盛茶,下隔置火仍用蒻叶盖其上,以收火器。两三日一次,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以养茶,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用箬叶包裹进行烘焙干燥,再将茶叶密封放入箬叶编织的茶笼中储藏。

茶叶干燥,自然能更长久地保存。

在焙火之后,存放的空间也大有讲究。

“茶宜密裹,茶故以蒻笼盛之,宜于高阁,不宜湿气,恐失真味……。”

茶叶烘焙后,要用茶笼密封保存,并放在高楼出,远离湿气,否则茶叶容易失去本味,受潮变质。

而今,咱们将白茶保存所需的条件进行对照,发现明代人的做法,到如今仍有可取之处。

《2》

白茶如何实现长久保存?

白茶在存放时,要注意五个基本要素。

1.遮光

2.密封

3.干燥

4.常温

5.无异味

与《群芳谱》中所提的“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相符合。

茶叶要存放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不宜放在低温、湿冷的环境中。若是茶叶没有按照条件存放,最终只会走向变质。

茶的存放,还要放在干净的空间里,这个空间中,不能有香气,也不能有臭味,否则会破坏茶叶本身的气味,最后让茶叶失去本味,被外来气味所左右。

要实现白茶的长久保存,还不能忽视一个细节——含水量。

《茶谱》中早已支了招:茶宜蒻叶而收,喜温燥而忌湿冷,入于焙中。

这种做法,也就是如今咱们所说的控制含水量。

而要实现茶叶的含水量达标,少不了要“火”的助力,利用火所产生的温度,令茶叶中多余的水汽蒸发,达到干燥的效果,最后使茶叶能长久保存下来。

一款干燥度达标的白茶,在存放的空间上,还不能掉以轻心。

“宜于高阁,不宜湿气,恐失真味”。

存茶时,最好存放在高楼处,高楼能远离湿气,避免茶叶失去本味。在高楼处存茶,同时要做到离墙离地存放,最大程度上远离湿气。

在容器的选择上,明代人的做法,稍显精简。“以箬为笼,封茶以贮高阁。”

而今,存放白茶,若是单单用箬叶为茶笼,密封性还是差了些。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存茶容器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多样化。存白茶,最好用的还是三层包装法。借用现代科学的力量,使用纸箱、铝袋、塑料袋存放最好。

三重保障,让茶叶远离水汽、异味、光线等困扰。

除了要掌握,并且正确使用存茶方法外,在存茶路上还要学会另一个技能——根据茶叶表现,判断茶叶是否存好了。

茶叶存好与否,也有细节表现。

《3》

存好的白茶,有四种变化

1.外观

外观颜色的变化,也能反映出白茶的存放情况。

白茶存放的其中一个条件,是遮光保存,即让茶叶远离光线。

在一个黑暗环境下存放的白茶,前后一个月,外观颜色不会有太大起伏变化,少了大起大落。

譬如2018春寿眉饼存放一个月后,它的颜色整体仍旧以绿色为主。有些的叶片,渐渐变成黄绿色,颜色整体暗了一个色号。

再陈化半年后,整体色调更深一些,黄绿色增多。

这些颜色变化,都是自然的,循序渐进式,并不会操之过急,一下子发生巨大变化。

望着这些颜色改变,您也能成为一名见证者,瞧着白茶的蜕变,变得更加成熟。

2.香气

存放得当的白茶,香气属于渐入佳境。

它的香气,仍旧是舒服的,清爽的,令人畅快的,时隔三个月、半年,开启纸箱,你都能感受到香气的新变化。

仍旧以2018春寿眉饼为例。

第一次喝到这款茶时,打开一箱茶,48个茶饼的香气,基调都是清爽、干燥的香气,似晒干的茅草,清新而舒服。冲泡过后,杯盖上的花香馥郁,尾调上还带着草药的气味,这种草药香,还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藤蔓,被摊晾在竹筛上,烈日暴晒后所发出的气味。

半年后再喝它,香气显然成熟了许多。

尤其是那草药香,仿佛是晒干后煮了水,氤氲着几分成熟感,花香也少了那种花团锦簇的模样,多了几分稳重。

成熟,是香气的主旋律。

3.汤色

茶汤的颜色变化,肉眼可见。

尤其是存放一年与三年的茶,汤色的色差,肉眼可见。

仍旧是以春寿眉为例。

(备注:以下谈及的汤色,是使用白瓷盖碗冲泡,在快出水状态下的颜色,不考虑煮茶)

新茶时期的春寿眉,经过冲泡后,茶汤是赤金色、秋香色。

陈化三年后,色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后,茶汤转为橙黄色,颜色深了许多。

似粉红色与大红色那类色差,一眼看穿。

在颜色变化的同时,有一个特点却不会改变——茶汤清透度。

不论是存放几年的白茶,它的茶汤,必定是清澈、透亮的,如同山泉水那般干净、透彻,不带杂质。要是茶汤里有明显的悬浮物,浑浊感,则说明加工或者是存放的过程,白茶品质被影响。

4.滋味

滋味上的呈现,仍旧是佳境渐入,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新茶到陈茶,再到老茶,滋味上的变化,可总结为:清爽→成熟;清润→甘醇;花香→药香、陈香;鲜笋香→粽叶香。

这些滋味,被感知后,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的,愉悦的,喝完之后觉得舒服而惬意。

这样,才是存好的白茶,该有的品质表现。

《4》

存放不妥当,白茶将同样会释放四个信号

若是因为存放不当,白茶的色、香、味,将翻脸不认人,它仍旧会释放四个信号。

当您的白茶出现下述症状时,可要警惕,您的茶是否存坏了。

1.外观

一款白茶,在新茶时期入手,它是外观是绿色的,或者深绿,或是墨绿,或是翠绿,看着似春天的色彩,明艳而动人。

可随着存放的进行,这些绿色悄悄被红褐色所替代。

此时要检查看看,您存放时,是否做到了遮光保存。

若是存放时,白茶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之下,则会让色素发生巨大变化,叶绿素被大量氧化,光鲜的颜色不复存在。

这类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下的白茶,在色素物质被氧化的同时,内在物质也受到一定程度是损伤,品质走下坡路,在所难免。

2.气味

没存好的白茶,气味上的变化,最为明显。

典型特征:有了杂味、异味。

这些杂味里,包括油烟味、香水味、榴莲味等。异味包含:酸味、巧克力味、霉味等。

前者,是白茶存放空间里异味丛生,导致白茶吸收了气味。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后者,则是存放时,未注意密封性,致使白茶含水量变高,出现受潮的迹象,从而生出酸味,甚至发霉,出现霉味。

一旦白茶的香气让人反感,觉得刺鼻,都要警惕这是白茶存放出了问题。

3.汤色

茶汤也会透露出存放的情况。

最明显之处,在于茶汤变得浑浊。原本清透的溪水,被鱼儿搅浑,变得浑浊不堪。

这里茶汤清透度上的变化,可能受存放条件的影响,可能是存放时没有注意密封性,导致茶叶发霉,这些霉菌导致茶汤变得浑浊。

这类茶,自是不能再喝。否者这肠胃可是要抗议的!

4.滋味

一款白茶,原本是清新、清透、清爽、淳和、甜润的,可逐渐地,变得单薄、酸味浓重、涩味化不开,还带着各类的异味、杂味。

这也是存坏的一种表现。

当外界的破坏因素入侵后,白茶品质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滋味自然是一落千丈,不再好喝。

《5》

茶,看似为草木之物,被制作成干茶后,更是少了肥嫩油亮的外观。看起来,不过是干瘪的模样。

但茶却十分有灵气。

生于茶园时,懂得挑选最好的环境,也知道看条件下菜碟,不同环境,孕育出不同品格。

制作时,也知道根据制茶工艺,生出不同的香气、滋味。

至于冲泡环节,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好喝与否,全都掌握在泡茶者手中。

到了最后的存放过程,更是半点马虎也不能有,若是一个细节没做到位,品质陨落,甚至要被丢弃。

唯有将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的白茶,才能真正取悦茶友。

不枉费茶叶到天地间走一遭。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搜索更多有关“白茶必知四个知识点:能判断你的白茶健康与否”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