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美食>正文

粤菜最新菜式书:粤菜第一书美味求真解说版

人气:424 ℃/2024-03-20 07:40:17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美味求真

续上期:

◎豉仁面

先将仁面用刀戒(潘老师按:“戒”应为“鎅”)开上面四索,下面勿使相离。 用油炒过。每斤仁面用淡豆豉四两、盐三两,俱炒焦研末。 和芝蔴 (潘老师按:芝麻)及香料共为拌匀,兼在仁面索内。入罂,用 熟油封口。十日可食。和而香滑。

人面果

◎制皮蛋

鸭疍(潘老师按:蛋)一百隻(潘老师按:只)。武夷茶四两,煎浓取汁。筛过石灰三饭碗、筛过集灰(潘老师按:各类柴及草烧成的灰)七饭碗、盐十两,拌匀和作团,分作百個(潘老师按:个)。每只疍(潘老师按:蛋)用一個(潘老师按:个)包住。用柴灰晒(潘老师按:疑为“撒”字)匀,放入缸内,四十日勿动 可(潘老师按:疑为“取”字)食。如欲有花纹,竹叶灰、松叶灰、梅花 灰和入柴灰内,即存(潘老师按:疑为“有”字)花绞(疑为“纹”字)。

皮蛋

◎制臘肉

猪肉精、肥各半,每斤用盐三钱擦匀。放在盆内醃(潘老师按:腌) 过一宿。遲(潘老师按:迟)朝(潘老师按:第二天一早)取起,用大热水拖过,掛(潘老师按:挂)爽(潘老师按:疑为“起”字之误)晒一日。后用好朱(潘老师按:珠)油擦匀, 晒至干入缸。或用纸封密,掛(潘老师按:挂)近烟火处。味香美,冬前为佳。

◎臘猪头

猪笑面(潘老师按:拆骨猪头)皮萡(潘老师按:薄)者为佳。用硝盐擦过皮,醃(潘老师按:腌)至过夜。取起,用大热水洗过,掛(潘老师按:挂)日前(潘老师按:太阳底下)处略晒干。用朱(潘老师按:珠)油、汾酒、干酱搽匀。晒干入缸。数日方可食。味香爽。食时须要片萡(潘老师按:薄)。

臘猪头

潘老师按:

注1:“仁面”又称“人面”,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无患子目[Sapindales]漆树亚目[Anacardiin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槟榔青族[Trib. Spondieae]人面子属[Dracontomelon]人面树[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的果实。

注2:《广东新语·第二十五卷·木语·人面》云:

“人面,子如大梅李,其核类人面,两目鼻口皆具。肉甘酸,宜为蜜煎。

仁绝美,以点茶,如梅花片,光泽可爱,茶之色香亦不变。

以增城水东所产为佳。

水东在城南雁塔下,其树仅数十株。

子皮薄,落之使溃烂,乃乾(干)其核囊之。

其仁门宽,稍摇即脱。去水东咫尺,所产不然。

有买者,随多寡取核摇之,不预出其仁也。

此树最宜沙土,沙土松则根易发,数岁即婆娑偃地。

山居家,其祖父欲遗子孙,必多植人面、乌榄。人面卖实,乌榄卖核及仁,百馀(余)年世享其利。番禺大石头村,妇女多以斫乌榄核为务。其核以炊,仁以油及为礼果。

有咏乌榄者云:‘只应人面子,与尔共成仁。’

盖粤中惟此二果以仁重。”

注3:“皮蛋”又称“变蛋”“松花蛋”,

是明清时期科技的成就。

这种技术仅仅通过碱类物质不仅延长鸭蛋的保质期,还让鸭蛋呈现软弹质感。

碱类物质具有低温致熟的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时间会让动物蛋白中的可水溶性蛋白固化。

“皮蛋”的名字最早见于由诞叟编写的《梼杌萃编》,而做法最早见于由刘仕廉编写的《医学集成》。

而《本草纲目》仅仅是提及另一种延长鸭蛋保质期的制品“咸蛋”。

《本草纲目·卷四十七·禽部·舒凫·肪卵》云:

“时珍曰:今人盐藏鸭子,其法多端。俗传小儿泄痢,炙咸卵食之,亦间有愈者。盖鸭肉能治痢,而炒盐亦治血痢故耳。”

《医学集成·卷三·医家备用·做皮蛋方》云:

“鸭蛋一百个,用杠炭灰一百两,石灰三十两,青盐三十两,柏枝叶、大香各二两,花椒、陈茶叶各一两,后四味煎水,调包蛋上,罈(坛)盛三月,光亮极美可售。

又方:鸭蛋百个,卤水二汤碗,炭灰三升,石灰升半,食盐二茶杯,调米汤,用火钳夹蛋,杵糊蛋上,即放草灰内,俟干,收入罈(坛)中,过五十日可食。”

注4:“臘猪头”内容上的“硝”即亚硝酸钠[NaNO2]。

亚硝酸钠是食品添加剂,具发色、杀菌、防腐、保质等功能。

文字说挂日前处晒干背后的原因是亚硝酸钠对红外线敏感,能被被红外线照射到的,该位置相对红艳。

◎臘猪肠

用肥肉少、瘦肉多(潘老师按:猪肉)切碎,每斤用盐三钱,朱(潘老师按:珠)油、汾酒、生果皮丝和匀,入肠内扎住,以针刺之。晒干入缸。猪肠要细條(潘老师按:条)的,去清膏衣乃可。初入起晒时,用热水淋过方可晒,取其鲜明。必遇好北风臘(潘老师按:腊)之。若南风便不佳矣。

◎臘猪膶

取干水猪膶(潘老师按:肝)原件,针刺过。用盐醃(潘老师按:腌)去血水, 晒一日夜。羗(潘老师按:姜)汁、汾酒、白油(潘老师按:即白酱油)醃(潘老师按:腌)之,再晒。至夜间,用砖责(潘老师按:压)实。次日又由(潘老师按:疑为“用”字)所馀(潘老师按:余)羗(潘老师按:姜)汁酒醃(潘老师按:腌)之。晒至干透,入缸数日可食。蒸熟 兼(潘老师按:拼在)臘(潘老师按:腊)肉上面,味甘香。

潘老师按:

注1:“制臘肉”“臘猪头”“臘 猪肠”“臘猪膶”“臘肉豉”“臘猪心”“臘猪肚”“臘鸭脚包”“臘烧肉”“臘绵羊肠”“臘鲮鱼”的“臘”字在《美味求真》各个版本不尽相同,

有全写“臘”的,有全写“腊”的,或是“臘”“腊”都有用到。

说明其他版本的发行商在如何用“臘”和“腊”犹豫不定。

为此,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是“臘肉”或“腊肉”,其实都是指将肉料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制品。

这种食品制作概念在远古时期已有,官方甚至设立职位专司这项工作。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第一》的记载,在周代的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设定“腊人”的职位,

并且确定其职责是“腊人掌乾(干)肉,凡田獸之脯腊。凡祭祀,共(供)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宾客、丧纪, 共脯腊凡乾(干)肉之事”。

与此同时,还设立另一个称作“兽人”职位的予以配合,

此职位具体职责是“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时田,则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凡祭祀、丧纪、宾客,共(供)其死兽、生兽。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玉府。凡田兽者,掌其政令”。

从中说明,将肉产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制作方法历来是写做“腊”字。

《说文解字》曰:“腊,乾(干) 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

所以,《美味求真》早期的版本是写做“腊”是正确的。

这个“腊”字读作 xī(粤语读作 sik1 )。

不过,《美味求真》翻印的版本比较多,而且翻印跨度不少于 40年,使续后版本印刷与时俱进因应广州人的定义而出现混乱。

在这40年里,广州人将肉料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制作方法及理念发生了变化,为了区别与以往的“腊”, 广州人特意将之定义为“臘”。

袁枚先生在《随园食单》有两个轻描淡写的方法引起了后世的注意,这就是“醃(腌)”和“爩”。

根据对《随园食单》通文理解,不难发现“醃(腌)”是用食盐调味的方法,而“爩”则是用酱及酱油(豉油)调味的方法。

领会到这一点,对“臘”这种将肉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制作方法的形成就容易理解了。

“臘”原本是指农历的十二月,有臘月之称。

因此,用以定义将肉料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制作方法,就是强调这种制作方法要求在农历十二月间进行。

这样操作既符合广州气候的要求,又让制品达到酵香的效果。

与此同时,广州人发现肉料单纯干燥或用食盐搋擦都未能突出制品的香气,所以,独辟蹊径用酱油(豉油)调味及增香。

换言之,以往的“腊”是纯干燥或“醃(腌)”后干燥的方法,几乎在任何季节都可操作。

创新的“臘”是“爩” 后干燥方法,并且强调在农历十二月(入冬)的时候才操作,《美味求真》多次强调“北风”的原意。

最终“臘”的制品成为了“食在广州”的代表作之一,使 là(或粤语的 laap6 )深入民心,继而使“腊”字不再读作 xī(粤语读作 sik1 ),而读作 là(或粤语的 laap6 ),并且让人误以为“腊”是“臘”的简化字。

《清稗类钞·饮食类二·南北之饭》有将肉干燥以达到延长保质期制品的“臘(腊)味”在清末民初时的实况,

云:“各地均有饭肆,然有普通、特别之分。特别饭肆价较昂,肴馔亦极丰腆。

普通饭肆则不必具肴,仅食饭一盂, 或以一汤佐之者,为火腿蛋炒饭、虾仁蛋炒饭、蛋炒饭三种。

粤亦有之,则曰冬菇鸭饭,为冬菇煨鸭而别具白饭也; 曰臘(腊)味饭,为臘(腊)肠、臘(腊)肝、臘(腊)鸭撒布于饭之上也。”

需要强调的是,《美味求真》所介绍的“臘(腊)味”仍未算是以广州最终定型的方法制作。

就以“制臘肉”为例,《美味求真》所介绍的做法具有“南京板鸭”做法的影子,是先用食盐搋擦之后再干燥,不太具酵香。

广州的做法是用酱油(豉油)、白糖及山西汾酒腌渍后再干燥,具综合了酵香、酱(豉)香、酒香的强烈香气。

注2:“臘猪肠”的名称现在改为“臘(腊)肠”,做法也有作出改变。

首先是不会投放果皮(陈皮)。

原因在于果皮(陈皮)会延续肉料干燥,使肉料变酸。

其次是增加白糖,以使肉料中瘦肉回甜并焕发光泽以及帮助肥肉中的油脂分解,降低肥肉的油腻感。

注3:“臘猪肠”内容上所用的“猪肠”是指用猪小肠做的肠衣。除非是东莞人所做,则用是用猪大肠做肠衣, 坊间素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

注4:“臘猪膶”的“膶”字各版本一致,说明以“膶”字代替“肝”字,是广州人首创,而且历史也 相当悠久。

◎金银膶

先将猪膶(潘老师按:肝)切成大长條(潘老师按:条),中穿一大眼。用盐醃(潘老师按:腌)去血水。晒一日,用羗(潘老师按:姜)汁、汾酒、白油醃(潘老师按:腌) 之。猪膶(潘老师按:肝)中间(大眼处镶)入肥臘(潘老师按:腊)肉一條(潘老师按:条)。(潘老师按:然后将猪膶)掛(潘老师按:挂)当日处。晒干入缸。蒸熟切片,肥肉自然(潘老师按:与猪膶)相贴不离。味甘香。

◎臘肉豉

凡臘(潘老师按:腊)豉不可晒(潘老师按:有版本写成“蹈”,意指“踩踏”)十分干,太干则(潘老师按:犹如)坚(意指如木柴一样的质感)不可用(潘老师按:不堪食用)。肥脢肉切厚块,每斤用盐二钱五分、好朱(潘老师按:珠)油搽匀。晒干入缸。味香。此物只初起北风臘(潘老师按:腊)便可,至冬(潘老师按:有版本写“夂”字,为 古文“终”字。如是,估计为年终之意)时即有。臘(潘老师按:腊)肉无用此也。

◎臘猪心

猪心切开如一块。用盐醃(潘老师按:腌)去血水。晒干后用白油、汾酒搽匀,晒至九五(潘老师按:疑为“成”字之误)干便好入缸。蒸熟切萡(潘老师按:薄)片食之。味甘香。

◎金银肠

用猪開(潘老师按:有版本写“閏”,即“闰”字,也就是“膶”字之讹。指“肝”) 切方,盐醃(潘老师按:腌)去血水。猪肥肉切件。多些瘦肉、汾酒、朱(潘老师按:珠)油、生果皮丝。每斤(潘老师按:疑漏“肉”及“用”字)盐二钱 和匀入肠内,扎好,针刺过(潘老师按:肠衣),(潘老师按:用)热水淋过,掛(潘老师按:挂) 起。晒干入缸,数日方可食,味更甘香。

◎臘猪肚

(潘老师按:猪肚)取近蒂处,切开如成块(潘老师按:有版本写“ ”,《篇韻》曰“侧 一足也”,疑为一面剞上坑纹)。用盐醃(潘老师按:腌)去水气。后用汾酒、羗(潘老师按:姜)汁、白油拌匀。晒至九五干便可入缸。蒸熟切萡(潘老师按:薄) 片。味香而爽。不可晒至极干,恐其不爽也。

潘老师按:

注1:《清稗类钞·饮食类·沪丐之饮食》云:

“人所恃以生存者,衣食住也。而以沪丐生活程度之与中人较,所不及者,衣与住而已,食则相等。

盖沪多食物之肆,中西餐馆,固非乞丐梦想之所及,而若饭馆,若粥店,若麪(面)馆,若糕糰(团)铺,若茶食店,若熟食店,若醃(腌)腊店,果挟百钱以往,即可择而啖之,故常有乞丐之踪迹焉。

以饭馆言,饭每碗售钱二十文,盐肉每碗售四十文。

以粥店言,粥每碗售十文,盐菜每碟不及十文。

以麪(面)馆言,肉麪(面)、鱼麪(面)每碗售四十五文。

以糕糰(团)铺言,糕糰(团)每件售五文、七文。

以茶食店言,饼饵糖食有可以十文、五文购之者。

以熟食店言,酱肉五十文可购,酱鸭三十文可购,火腿百文可购。

以醃(腌)腊店言,猪头肉每件售七文,盐鸭卵每枚售十五文。

沪丐日入至少者,亦得钱百馀(余),如是而欲求一日之饱,何所不可。

且中西餐饭馆食客之所馀(余),有时亦为乞丐所享受。

盖食客既果腹而行,其席次所馀(余)之羹肴,餐馆役人往往从而检之,杂投于釜,加以烹饪,而置之碗中以出售,曰剩落羹,与食肆中所售之全家福、十锦菜略相等,每碗仅售十钱,亦自为乞丐所易得者也。

而此羹有时尚有零星之燕菜、鱼翅在其中焉。吾恐中流社会之人,或有终身不得一尝,而将自悔其不为丐矣。”

这段文透露一个信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在大城市里有一个叫“醃(腌)腊店”的行业,在行文当中不难发现其售卖的食品,是江浙一带引以为傲的食品。

也就是说,“醃(腌)腊店”的食品完全江浙人垄断。

也就形成以江浙文化作为背景。

事实上,“金银膶”表面上是臘(腊)制食品,背地里却演绎着“吴越争雄”的故事。

“金银膶”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卤金银膶”,被寓意为“越王勾践剑”,其所镶入的肥肉(冰肉)与猪膶(肝)齐口,使之呈剑形。

另一种是“臘(腊)金银膶”,被寓意为“吴王夫差矛”,其所镶入的肥肉(冰肉)必须要长于猪膶(肝),使之呈矛形。

注2:“金银肠”即现在所说的“膶肠”或“猪膶肠”。

◎臘鸭脚包

用鸭掌,拆骨,盐醃(潘老师按:腌)过。用鸭膶(潘老师按:肝),切长條(潘老师按:条),羗(潘老师按:姜)汁、汾酒、朱(潘老师按:珠)油醃(潘老师按:腌)过。肥肉切长條(潘老师按:条)。用鸭肠,洗净,羗(潘老师按:姜)汁酒、豉油亦醃(潘老师按:腌)过,切五六寸。一條(潘老师按:条)肥肉、一條(潘老师按:鸭)膶(潘老师按:肝)将鸭掌包住,用鸭肠扎实。晒干入缸。蒸熟味香而甘。

◎臘猪脚

用猪手,取细者,切开成块。先刮去毛。用盐及汾酒、 白油醃(潘老师按:腌)过。晒干入缸。食时斩开,同蚝豉炖煁。或用生猪脚同炖,亦佳。味甘香。

◎臘烧肉

(潘老师按:烧肉)斩至八两一段,用朱(潘老师按:珠)油、汾酒醃(潘老师按:腌)过。 晒干入缸。如食时,斩块同蚝豉煲煁。味甘香。

◎臘绵羊肠

将羊肉切碎,用羗(潘老师按:姜)汁、汾酒醃(潘老师按:腌)过。和肥肉、朱(潘老师按:珠)油。每斤用盐三钱。(潘老师按:将各料)和匀,照臘(潘老师按:腊) 猪肠法便可。味甘香。

◎臘鲮鱼

魽(潘老师按:其他版本为“魿”字,即“鲮”)鱼,去鳞,开肚(潘老师按:有的版本为“開搌”,意为摊开、展开)。用盐醃(潘老师按:腌)过一夜,次早用热水淋过。晒乾(潘老师按:干)埋缸。每條(潘老师按:条)斩开三四件,去头,用糯米糖醃(潘老师按:腌)之入缸。用熟油封口,三五日可食。下饭(潘老师按:疑漏“面”字)蒸至紧(潘老师按:仅)熟更妙。味香甜而滑。

◎晾肉

每(潘老师按:疑为“脢”字之误,现在多写成“梅”或“枚”)肉一斤,先用淮盐二钱、熟盐钱半、白糖钱半、牙硝五分擦匀。将肉先晒一日,后落(潘老师按:放) 好原豉五钱枉極爛(潘老师按:应该是“杵極爛”之误,意为樁极烂)、上朱(潘老师按:珠)油钱半、汾酒二钱,和匀塗(潘老师按:涂)在肉上。用沙纸 封口,掛(潘老师按:挂)在当食(潘老师按:疑为“风”字之误)处。候(潘老师按:疑为“俟” 字)吹干便可食。常掛(潘老师按:挂)在簷(潘老师按:檐)边有风无日处,虽雨水天、南风亦不变坏。其法甚佳,外江人多用此法。

潘老师按:

注1 :“臘鸭脚包”内容上的“一條(条)肥肉、一條(条)鸭膶(肝)将鸭掌包住”疑与实际不符,应是安放在鸭掌上才合理。

注2:“臘猪脚”内容上“切开成块”会导致理解错误,改以破开两爿才符合制作要求。

另外,猪手去毛应在猪手破开之前完成为宜。

注3:“臘绵羊肠”原本标 题为“臘棉羊肠”,今作更正。

注4:“臘绵羊肠”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理解成以“臘”的方 法加工绵羊的“肠”。

实际上是将绵羊肉镶入肠衣内“臘”成的食品,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羊肉肠”。

注5:“臘鲮鱼”原本标题 为“臘魽鱼”,查其他版本有“臘魿鱼”,有“臘鲥鱼”,应“臘魿鱼”更合理,今作更正。

注6:“晾肉”内容上的“牙硝”不是亚硝酸钠 [NaNO2],而是硫酸钠 [Na2SO4] 的俗称。

硫酸钠现在已被剔出食品添加剂名目,禁止在食品之中添加。

注7:按照《美味求真》或是最早版本《食品求真》的目录,在“晾肉”之后还有“制酒法”“香花酒”“甘露酒”及“归圆酒”的 做法介绍。

但实际上,所有版本都没有内文。

也就是说,《美味求真》 或是最早版本《食品求真》至“晾肉” 便结束。

《美味求真》全文完

粤厨宝典

搜索更多有关“粤菜最新菜式书:粤菜第一书美味求真解说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