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刺嫩芽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刺嫩芽栽培技术你了解多少

人气:494 ℃/2023-12-09 03:04:35

刺嫩芽又名刺老鸦、刺萝卜、龙芽德,为五加科想木属木本植物。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朝鲜、日本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一)营养价值

刺嫩芽的新鲜嫩芽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营养丰富,是一种味美可口的蔬菜,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称。嫩芽质地脆嫩,风味特异,营养丰富。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0.56克,脂肪0.34克,还原糖1.44克,有机酸0.68克,此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其各种氨基酸含量远比蔬菜和其他谷物高,是城乡人民喜食的山野菜。刺嫩芽与刺五加、人参同属一种,含有人参素,具有强身健体,调解神经,祛风除邪和延年益寿之功效。龙芽穗木的树皮有健胃、收敛作用。日本民间用以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尤其对胃癌有特效。

(二)植物学特征

刺嫩芽为落叶小乔木,高1.5-6米。直径4-9厘米,上部枝成叉状分枝。树皮灰色,不裂,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叶互生,大形,2-3回奇数羽状复叶;叶柄、叶轴和小叶轴通常均有刺;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广楔形或微圆形,边缘有粗牙齿或小锯齿,有时略呈波状,上面绿色,沿叶脉生有刚毛或无毛,下面灰绿色,沿叶脉优生短柔毛。伞形花序聚生于顶生伞房状圆锥花序;花淡黄白色,花柱分离或基部合生,浆果状核果,球形,花柱宿存,成熟时黑色。花期8月上中旬,果期9-10月。

(三)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刺嫩芽种子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拌入沙子,放在8℃左右的地方,经30天后,温度再上升13℃左右。在处理过程中,经常保持沙子湿润,每隔7天左右翻1次。裂口率达到1/3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宜。由于刺嫩芽喜温暖环境,播种育苗的苗床如土质疏松湿润,又面向阳光,则出苗比较整齐,出苗后注意浇水、除草和加强追肥管理,当年株高能达20厘米以上。再培育1年即可移栽。

(2)分株繁殖。

刺嫩芽的根水平生长,肉质发达,地上植株被砍去时,有很强的萌能力。利用这一特征,在春季萌芽前,将植株周围的根切断,就会自然萌发形成一些新植株。

(3)扦插繁殖。

利用扦插繁殖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是从山野林地挖取野生刺嫩芽的根条,剪成15厘米,扦插后覆盖稻草保湿。30-40天开始萌芽,到当年秋季株高至少可达50厘米以上,采取这种方法成活率高。

2.露地栽培

(1)选地。选择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作成1.8-2米宽的畦,并施足底肥。

(2)移栽。移栽在秋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按株距0.7-0.9米,每亩栽苗400~500株。

(3)后期管理

在栽植的当年,由于苗较小,要注意控制杂草和干旱。第二年后可采收嫩芽,采收后要及时修剪。修剪的方法是将采完芽的萌条,从地面20-25厘米处剪去(留芽5-6个),4-5年以后,随着植株长势下降,应及时更新。更新方法是早春把老株周围的根切断,促使断根萌藥形成幼株,在收芽结束后,将老株贴地面砍掉。

(4)病虫害防治。

刺嫩芽在春季有身虫危害,夏季有云斑天牛咬食叶片。栽培的刺嫩芽病害主要为立枯病,表现为新梢失去生气,数日之内叶柄和叶片急速萎缩,靠近地面处和根部的表皮内组织水浸状和淡褐色至黑色的软化腐烂状。对立枯病的防治,建园时应避开排水不良的地块,在园地周围挖好排水沟,栽植无病株苗。对于疮痂病,可于春季萌芽前,喷************500倍加用石灰硫黄剂20倍液于全株,以进行预防。对白纹羽病,主要是避开可能的发病地块,栽苗时用多菌灵和******托布津500倍液浸种根和种苗。

(5)采收。

刺嫩芽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萌发芽,5月上旬当芽长到12厘米左右即可采摘。采摘过早,产品质量不合格,又造成资源浪费;采摘过晚,外表本质化不能食用。因此,适时采摘是必要的,采摘时去掉越冬黄叶,保证质地鲜嫩,无杂质、无腐变、色绿味纯正。不过刺嫩芽也有绿色和紫色之分。春天,当嫩芽发出12厘米左右时采摘,采后去掉芽苞外壳,对绿色和紫色嫩芽要分别扎把加工包装。采集时注意两点,一是不要采收带老化柄、老壳、硬刺和杂质,这些都是不能食用的杂质;二是要分清雄雄芽,雄芽叫火刺嫩芽,不能出口。要当日采集当日上市或加工,以保其鲜度。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为大家解惑。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笔者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大家!

搜索更多有关“刺嫩芽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刺嫩芽栽培技术你了解多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