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胡全林菜刀:老西安胡全林刀剪铺纪事

人气:363 ℃/2023-11-09 20:18:00

我的老家在西安东北100公里的渭南凭信里,那里属关中平原腹部,盛产优质的小麦棉花。听父亲说,老早里(最少在70年前甚至更早些年)老家的人农闲时节花两三天功夫赶到省城西安,常到书院门广济街一带购买镰刀刃,刀片和剪刀,“胡全林刀剪”(铺或店)是大家光顾的最多的所在,也成了乡下人的口头禅。

我查了很多材料,“胡全林刀剪铺”始终不甚了了,最大的可能是,1956年公私合营胡全林被“合”掉了。能够肯定的是,“胡全林刀剪铺”是一间以胡全林命名的有名的刀剪作坊兼商号,它的准确生卒年月无法考证。

【一】

2014年1月20日西安晚报地理版记者在北广济街清真寺北边的小巷,采访到82岁的马良骥老人和81岁的马赛英老人。

关于胡全林刀剪铺所在的“南院门”街区,由来大概是这样的:光绪十四年(1888年)陕西巡抚部院由西大街鼓楼北面移驻到这里以后,叫做南院,南院大门前的街道也因而得名,首先形成了西安的行政政治中心,然后才有了商业街的兴起。——这是老西安田克恭先生叙述的。

南院门正街附近有马坊门、正学街、南北广济街、竹笆市、院门巷、粉巷和西安第一市场,据《长安咸宁两县续志》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陕西抚巡升允“复于署外甬道左右建楼十楹,招商住居”,逐渐形成西安城内最大的老商业区。

那时的南院门一带,不仅集中了全城几乎所有的老字号,全国最著名的八家大书店,有六家在这里开设有分支机构(商务,中华,北新等等),给这古城的商业街渗透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

晚报记者采访的马良骥老人祖辈就生活在清真寺附近,其正院在清真小寺北,正门开在北广济街上。

马良骥有关广济街的记忆是这样的:

解放前,北广济街的住户远比现在少很多。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西安老户,很多老住户已经在此住了好几代人。

在北广济街街西有个“水波浪巷”,是个死胡同。马赛英老人回忆,这巷子过去可能是个水渠,大家都叫它水不涝(音)巷。

北广济街最早是土路,后来铺了石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铺上了沥青路面。北广济街没有南广济街繁华。据两位老人回忆,北广济街西边不远是都城隍庙,庙门前有很多卖日用杂货的店铺。

不过北广济街南头儿相对热闹些。马良骥还记得儿时街南最富裕的商号就是胡全林,是一家剪刀铺,老字号,很有名气。胡家向北有几户以打铁为生的铁匠铺。

【三】

关于“胡全林”,2019年8月25日的《西安晚报》有贾自立先生的一篇回忆《定制省戏校校牌的往事》,和胡全林有关,姑录入下:

“于校(省戏曲学校)办公会上通过了制作校牌的事项,具体由办公室负责办理,任务随之落在我的身上。当时我对制作校牌一事并不熟悉,恰好有位从外单位调来的同事熟门熟路,于是我就向他咨询,随后相约一起骑着自行车来到与西大街交会的广济街,从广济街北口进去不远有一处门面,他告诉我这个地方就可以做”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胡全林刀剪铺”。

“该店门靠西,黑亮的两扇门大开着,并有一个固定的柜台。进门后,我猛然想起,这正是我小时候跟爷爷来西安时买镰刀和铡刀刀刃的地方,当时比较有名,叫胡全林刀铺”。

贾先生说,“我们和接活人员搭了话,他把我俩引到柜台前,柜台玻璃下面摆放着许多纪念章和校徽、校牌的样品,他拿了几样给我们看,做得果然精细。接活人员随后向我们提出了几种建议,我们认真听取后商定:老师校牌为红底黑字,学生为白底黑字”。

贾先生的叙述接下来还有9这么有趣的一段——!

接下来是字体设计。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位老同志问我们要什么字体,我说要书写体。这位老同志随手拿起一张旧报纸,撕下半张平铺到柜台上,拿起毛笔写下“陕西省戏曲学校”几个字。我俩一看觉得这字不错,老同志得意地说:“要是看上了就给两毛钱。”我心里纳闷,便问:“写这俩字还要钱?”老同志继续说:“给你们要得少了,我还有点吃亏。”我一听,怕他加价,于是赶紧和同事商量,决定就用这个。

设计敲定后,我问接活人员:“什么时候能制作完成?”接活的人说:“最少得一到两个月。”我表示时间太久了,他解释道:“这活看起来简单,但要经过制作模型、选料、冲压、烤漆、电焊、抛光、打号多个工序。我们要先给你们做样品,你们看了后,如果满意,才能加工制作;如果不满意,我们还要加工修改,直到你们满意了才能正式制作。”

——从贾先生这段叙述看,胡全林刀剪铺已经“现代化”了。

【四】

关于胡全林刀剪铺,“西安通”田克恭先生还有回忆:

南广济街原是元代的药市街,明、清时南头叫五味什字,民国时期,路东还有一家广育堂,制配的痧药和杏核眼药很有名气;往西拐过弯,藻露堂的妇科良药培坤丸久负盛名,至今畅销不衰。

南广济街也是银号、钱庄集中的地方。30年代又为刀剪作坊所占领,其中最有名气的是“梅花张”。当时,几乎每家刀剪铺的门匾上都是一个大“张”字,两边各有一朵梅花,有的还写上“老张家”、“老„老张家‟”、“真正老张家”等等,弄得谁也搞不清究竟哪一家才是真正的“梅花张”,大概仿名牌、争招牌的商场恶习历来如此吧。路东还有胡全林刀剪铺,打制的镰刀颇负盛名,夏收之前是买卖的鼎盛时期。

【五】

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西安老街巷》中还有补充记载——

那时,南广济街上有几家省内外闻名的铁器店,如街北头的“胡全林”“宋林生”“梅花张”“老梅花张”“真正梅花张”,街中部的“张公顺”“张泰顺”“公顺和”等老字号,店铺的门额上都悬挂着醒目的黑底金字招牌。

这些店里不仅出售各类家用铁器,如剪刀、菜刀、锅、桶、水壶、勺子等,还经营斧头、镰刀、铁链等农用铁货。

大多数店家都是从各个铁匠作坊收铁货来卖,少数店铺则沿袭着后院制作、前院出售的自产自销传统。除了这些有名的铁器店,南广济街上还有很多小的“铁货铺”,店里算上掌柜也就两三个人。

【五】

“胡全林刀剪铺”后来去了哪里,这是笔者一直的念想。

有个叫常国治的先生,2019年2月3日在西安晚报撰文称,“桥梓口大麦市街一带,众多铁匠烘炉手工业者组织起来,采用合作化的方式,组建了西安市五一机械厂(后搬迁到西郊土门,改名西安市第三机床厂)”。根据位置看,胡全林刀剪铺很可能也在其中。

来自“西安市地方志”的材料显示,1956年1月13日 ,“西安市 全市101个私营工商业行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31个手工业行业全部实行合作化”,同月“15日 公私合营企业职工、资方人员、手工业合作社社员及其家属共10万多人,在市人民体育场集会,庆祝全市公私合营和合作化的胜利”。

正常判断,驰名一时的本土老字号“胡全林刀剪铺”也该被合营了。

【说明】广济街老照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胡全林菜刀:老西安胡全林刀剪铺纪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