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麻杏石甘汤治肺湿热吗?表邪化热传肺汗出而喘

人气:334 ℃/2023-10-28 18:43:30

写在前面的话:

庞德医师的这个医案很有启发性,我曾经一再说,要学会西药中用,就是说用中医的思维来使用西药。例如这个医案中的布洛芬混悬 液(美林),我们就可以把它视为发汗解表药中的一种。“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真的是常读常新,我们不仅仅要把麻黄剂,桂枝剂视为发汗药物,也可以将西药的解热镇痛类药物视发汗剂,这样我们在临床上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才会更游刃有余。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不管是用西药,中药,虽进行了汗法,可由于发汗的力量不够,或者发汗之力太猛,或者治疗上出现失误(例如误用下法),导致表邪化热从皮部传变到了胸,肺,这时候就需要清解肺热。

清解肺热可以用西药的抗生素,抗生素我们完全可以视为清热药的一种,也可以用下面我们所说的这个方子。

以下,是庞德医师的原文。

医案一则

前几天,我有个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病人,病人60岁,间断喘促9年,加重3天。一般情况可,高血压、糖尿病都控制良好,冠心病也在服药,来时发热38.5度,心率110次/分,血压130/7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10^9个/L,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林,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3天后喘促好转,体温正常。然而前几天气候变化较为剧烈,中午气温和盛夏类似,早晚温差大。病人第五天自觉喘促加重,伴大汗出,体温升至38度左右,因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尚未停药,患者自觉药效下降,于是便开方治疗。

考虑患者基础病控制尚可,且应用扩张支气管药后效果不佳,便将剂量加大:麻黄12,杏仁12克,炙甘草8克,生石膏半斤30克一付。服药后患者自觉喘促稍好转,当日体温徘徊在37度左右,停了美林,第二天将方剂再次加量到15,15,10,40。患者服药后喘促明显好转,汗出减少,体温正常。第七天(喝中药的第三天)患者再次服用了一天汤药,复查血常规正常,症状好转,偶有喘促,体温正常,无大汗出,遂要求出院。

麻杏石甘汤应用于太阳病发汗不当(现在诸如美林等西药实则汗法,且力量更强。)或误用下法,邪气入里化热,表现为“汗出而喘,无大热”。“汗出而喘”乃为本证之核心证候,为邪气入里,化热壅肺所致。热壅于肺为麻杏甘石汤证的主要病机,热壅于肺,肺气不得宣降则喘;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

麻黄配伍石膏

《伤寒论》中说“无大热”,我理解的关键是,这里所说的“大热”不是指一个症状“大热”在《伤寒论》中有两种意义:一是确指高热;二是讲“大热”是个专用词,不可将两字分开,是专指阳明之热,阳明之热即称“大热”。所谓“无大热者”,是说没有阳明的四大热证,也就是说本证虽然是表证入里化热,但还没有到阳明热的阶段,此时可用麻杏甘石汤治之,所以麻杏甘石汤证并不是真正的里证,应为半表半里阶段,其病位主要在肺,这是本证的核心点。事实上,我们临床应用中早就发现,肺热壅盛的病人一般都有发热,且体温超过38度,实在不是“无大热”之症候。

(特邀作者: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庞德医师)

搜索更多有关“麻杏石甘汤治肺湿热吗?表邪化热传肺汗出而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