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一壶金明:金明半,以身许茶

人气:464 ℃/2024-02-26 18:59:18

作者:金明半

细雨霏霏的夏,在“聆雨轩”茶楼,临窗而坐,静观杯中舞着的茶们,似浮萍摇摇曳曳,若游云飘飘忽忽,如野菊绰绰约约。茶杯上空,冒着烟雨色热气,热气袅娜之中,就像生命中那虚无缥缈的幻想,激发出无边情思。

第一杯茶是“青”的,像愣头愣脑蓬勃劲洒的毛头小伙子一般“冲”,给予你无边雕琢和打磨的希望和憧憬。

我似乎观想到生命的原色,“青”就是一个势头,是蓬勃的象征。青春、青草、青莲、青泉、青庐、青天、青牛、青稞……哪一个和“青”组合的词句不在你脑子里面留下鲜绿、不给你的想象留下春天回归自然的风景呢!丰子恺先生看到女佣刚刚买来带着白花的青韭,韭叶上雨露点点,信手在宣纸上草草几笔就成了后人爱不释手的水墨画《清白》,唯有青才更使得白。当你眼观一潭无声的、禅意的黛青色水面,你的心还会跳跃于红尘浮躁难安吗。

我喜欢这样“青”,它带些禅味的苦涩能够荡涤我心我肺!

茶就这样以一种鲜亮和势不可挡为缘起契入我的生活,像是春寒料峭中一片新绿的麦苗,绿油油的,用幼芽的孱弱给我昭示另一种挡不住的希望,我心中深味着,不仅有一种豁达: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别担心,就这样随缘走吧!走下去你就会懂得,虽然可以后来居上!但是,无数次品尝之后,真正感召你的滋味,就是这个才刚刚开始的“青”!

有些东西需要时间做出鉴赏,青春即逝如青烟,岁月四散似青萍,慢慢喝,慢慢品,且看第二杯茶!

第二杯茶是“红”的,宛若善良美丽、娴静淑雅却未经历练的少妇,让人牵挂难以放下。

茶叶在杯中渐渐舒展开来,经过洗茶和头遍开水的洗练,茶叶子丰满,水灵,成熟的似是刚经新婚的新娘。滚烫的水浇落,它长袖善舞,尽情旋转心中的激动和喜悦。闻香杯还未到鼻子边上,就知道这茶味已经没有刚才那般冲,茶的真香开始散发,丝丝缕缕牵着你鼻尖不肯放弃的正是它!

“茶”沾唇,香留醉!知道这第二杯茶也不再像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那般冲,但是仍然不能让你心中安详,安宁,你仍然放心不下,怕一不留神,她飞了。茶之真味稍纵即逝,如此不好捕捉。

岁月的磨砺,生活的洗礼,浮躁的心,橙红的色渐渐暗淡下去的时候,你才会真切的知道什么才是最浪漫的、最美妙的事,是以品完这杯茶,你常常会自嘲地摇摇头,黏不噔儿地笑了,随缘走吧,可心的一个小思。

对坐有佳人,细品观音韵,具鑪香如兰,浮生半日闲,若问身何处,云海缥缈里。

这是对第二杯茶的最好诠释。

第三杯茶是“紫”色的,似风华绝代之佳人,让人趋之若鹜。

茶为饮品,赢得许多人青睐,以平淡无欲著称的它却也可以和浓烈的酒扯上瓜葛。尤其是那些文人墨客以一句“寒夜客来茶当酒”把它俩弄到一块儿,茶代替酒之情趣妙不可言。据说,嗜酒如命的诗仙李白在唐明皇李隆基邀请他品尝了全国各地进贡的新茶贡品后,诗性大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这在大唐君臣清平茶说记载的清清楚楚。

茶之大家陆羽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茶中,著述《茶经》之后,茶便是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发不收,汇萃了各界名流文人雅士,茶会、茶诗、茶文、茶道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曰:以茶会友。许多僧人、道士也纷纷参加其中,一时间,茶确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代替了酒。名目繁多的品茶程序被那些有茶雅兴的文人骚客们弄得头头是道,诸如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但是文人骚客们却是乐此不彼,似乎越是这样复杂越是具带文化味道。

更有甚者,茶不仅当酒去吃,更是当成了一种饭食!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称为“吃茶”,把茶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历史上“吃茶”风靡,传为一时佳话。

你想,茶的红火,岂是酒水能够比肩可得。

第四杯茶是“杏”色的,慢慢悠悠的一位镬烁老者。

一般茶人都知道“茶寿”之意,尤在日本,听说茶还叫做“米年”、“茶年”的。米字拆开“八十八”,是“米年”;茶拆开是二十、八十八,加一起一百零八,是“茶年”,比“米年”还长寿!喝茶长寿,喝茶让人悠哉乐哉,心同乐受。

非典时听洪绍光讲长寿的十六字秘诀: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心理就有老大的不愿意,觉得长寿的秘诀中还应该再加上一条:经常饮茶!

看过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其中这样一个故事说,唐宣宗曾问一位130多岁老僧,吃了什么药能这么长寿?老僧说没吃什么药,只是笑而指指手中的杯、杯中的茶……

后来明白,洪绍光那老头虽不说“经常饮茶”,却把“心态平和”放在能够健康长寿的第一位,说不定他也看过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的诗。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三饮便得道”,不用苦心“破烦恼”,“烦恼”就不攻自破了。佛家讲,破烦恼就是得了阿罗汉果位的人了,而得了阿罗汉就能够不思生死了,这饮茶还能不长寿吗?!

第五杯茶是雨色的,自然隐逸,清凉透凉,正是了“聆雨轩”窗外的景,青郁的翠竹,被细雨润洗,一粒粒雨珠从竹叶上滴溜滚落。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刚刚饮茶时还觉喧哗,还有人间烟火熏陶的点点浮躁,刹那间,临清溪观石子,整个意境又是那样的娴静和安谧。澄碧的溪水,郁郁葱葱的松色,没有一点的声息,却是有无限的意境。

雁磬苦,蟾影寒,滴檀栾,茫茫云天,飞禽阵阵,泉水清冷,佳茗飘香,让你顿悟明白,此时不去,还等什么,转身舍却浮华。就像那甄世隐随了跛脚道人就云游四方去了。

我常常想,这第五杯茶品来也似了那清朝画家朱耷的《荷花水鸟图》。图中“一枝斜挂着的残荷,一块倒立着的怪石,一只缩着脖子翻着白眼的小鸟孤零零地蹲在怪石上面”,似这画这茶是风、马、牛。但是,在铅华浮美的尘世间,却有着让人总也感到非常相似的一面。超脱、不现实、和时事格格不入、和名闻利养的东西井水河水水火不容等等雅致、孤独、傲骨、我行我素。

图如是,这茶不也如此吗?青涩、平淡、遗世独立,此生只和水为伍,方是吾茶,方显茶之英雄本色!使人真切地感到朱耷这幅工笔和眼前的这杯清茶之异曲同工。

妙哉!荷花开毕神自安。

美哉,易初曼妙美莲花。

第六杯茶是轻色的!

我不知道“轻”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睛可视色,但我的心中却已经感知,这茶喝到现在,真真的、轻轻的,舍不得弄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茶得净心方能得其真味,若有一丝妄念为伴,则和茶之三昧真味错肩,耽搁时间,辜负韶华。

即品,就安心品。怎样安心,且看,茶皈依佛门。

佛门禅宗中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品茶境界中,则是让你由茶及事,都能做到“轻轻地拿起,又轻轻地放下”,在尘世的喧嚣中,给自己心灵一个安静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思考的空间,淡定把握当下身心安宁祥乐。如此,和一个有缘的人一起品茶时的愉悦,和一个有缘的人在一起参禅论道效果是一样的。

一个有禅心的人品茶的味道,和一个懂茶道的人悟禅一样。是以,佛门禅宗禅茶一体,赵州茶就是赵州禅。

禅修的是心定,茶给人们启示的何尝不是一种不急不燥、不温不火、不被外事所扰的心之境界呢!

可能吧,“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那种净心,比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动悦更慑人心魂!淅淅沥沥的雨点,滴打在枯荷之上,凄清而错落。似是茶香久久弥漫于舌根回甘,宁静安详,这是一种幽静清廖,远离了尘嚣的境地,千古绝唱李商隐,唯有清茶此时一杯能够陪伴了他。要是我,说不定能够柳暗花明,从茶中品出一个“自古香茗似佳人”的豁达和洒脱。

劝请他“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以身许茶,终老山川”罢。

第七杯茶便是了无色了,当然这不是丝毫没有的无,也非白色的那种无,而是那种似有还无、似是非是,余香袅袅、回味未穷的“无”。

茶汤颜色浅浅,茶味淡淡,此时,品茶用的已不再是你的舌尖,不再是你的喉咙,而是你的那颗宁静安详的心!

心中有茶,茶味宛然!

因为,你懂得了茶的桃花源,茶的异数。

看过一篇《美食家》的文章说,佳肴美宴最后的汤,高明的厨师是不搁盐的,因为一道道的南北大菜,一盘盘的鸡鱼鹅鸭……佳肴美味品尝过后,食客心中早已有了盐……

饮茶也是如此。

品茶大家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就论述了七碗茶的妙用: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还不足以表达,茶道给你的悟?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真趣”才是品茶人最最欲得而又最最不得的味道啊!

【作者简介】

金明半,原名王厌芳,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邯郸文化》主编,邯郸市编剧导演联盟副主席。邯郸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工作之余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盾罅》、诗集《飘落的梅叶》、散文集《清凉遇》和《平安福》、古典诗词集《雪落园》和《东篱菊》;主编《华丰志》;与人合著中国二十一世纪《散文今选》系列丛书。作为唯一女作家入选《当代邯郸文化星辰》一书;配文《那些年往事如烟》摄影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大辞典》、被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北师大、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

责任编辑:曲樑

搜索更多有关“一壶金明:金明半,以身许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