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最是人间逍遥客 半醉半醒叹人生:秋醉,半酣之时最是心明眼亮

人气:436 ℃/2024-04-11 17:12:07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

酒,集日月之精华,得五谷之酝酿,是人间最有灵气的饮料,鉴得出饮者的品性,应得上四时的节气,可悲英雄之怀抱,壮烈士之肝胆,偷时光之绵延。醉酒者,一梦千年。

好酒者总有喝酒的理由:人生满月,百日喜庆,年年生辰,新府落成。还有新年、情人节、端午节;见朋友、谈生意、搞对象……既如此,在这秋色宜人,秋风习习的日子,更该不来一场秋醉,以慰那金风玉露,那迎秋的红叶,和那心中的风尘。

秋季是属于葡萄的季节。葡萄酒可粗分为红、白两种。红葡萄酒就罢了。北岛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夜深了,我关上灯,在噼啪作响的壁炉旁坐下,打开瓶红葡萄酒,品酒听风声看熊熊烈火。”红葡萄酒的浓郁似乎更配冬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四时景配四时酒。春风拂面之时,喝一杯竹叶青,唱一声水花红,道一句古来今,沉醉付东风。到了夏季,情人们共啜一杯百利甜,就沉醉在烈酒与奶香的诱惑里。

白葡萄酒最配秋天——轻盈,清甜,好入口。新手可以轻易入门,懂行的则会挑剔年份、酸度、香气。很多人以为白葡萄酒便宜清淡,是小女孩的酒,殊不知此酒浓淡两相宜,丰俭可由人。

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法国的“博若莱新酒日”,以“Garmy”酿出的新酒年轻娇媚,不禁久存,入口甜美,就像16岁的青春,鲜嫩单纯。

另有些白葡萄酒可陈30年以上。据说Boal酿造的马德拉酒,号称“不死酒”,最高可陈100年,其滋味想必醇厚芳香,人间罕见。若得一瓶饮重阳,定能开启一个最好的秋天。

真正的小清新是桂花酒,甜蜜,不上头,酒精含量在5%-12%之间,难醉人,用漂亮的小瓶装着,可满足公主心。秋日爬山时,望漫山红叶,层林尽染,路边石头上坐下,取一小瓶桂花酿,浅尝一口,就和山水对上了话。

作为中国人,秋天自然也不能缺黄酒。黄酒是传统的“保健酒”,暖胃,又可舒筋活血,还是中医最爱的“药引子”。秋季要吃蟹,配黄酒是上佳之选,花雕、状元红、女儿红,温得暖暖的,都好。

但也不是人人都喜欢。林黛玉吃蟹要喝烧酒,合欢花浸的,因为旁边站着贾宝玉,正巴巴地等着满足她的要求。

《金瓶梅》中,潘金莲为蟹宴选金华酒。因为西门庆也喜欢。

最回味悠长的酒,是带着感情的酒。

人在江湖飘,时而不由己,喝酒有时得将就,但下酒菜还是要讲究一下。

标准而笼统的搭配法,花雕配杭帮菜,红酒配羊排,清酒配日本菜。若是在满月之日,乌鹊酣眠之时,端坐于花园小椅上,清酒配一碟炸花生米和两串臭豆腐,那一整片的夜色,与那整匹的月光都要难过得皱起来。

蔡澜说,他喝酒最反对吃“现成”的花生,务必买新鲜的花生,用盐、糖、五香与大蒜煮熟,吃时自己剥壳才好。

上等的下酒菜,红烧牛肉虽好,太费功夫。炸小黄鱼、芋头蒸鸭也很好,可是花钱花功夫的下酒菜他觉得不够亲切。倒是穷的时候,一把冬菜泡开水,胜过山珍海味。

喝啤酒,他最爱煎一块马友咸鱼。要是腐乳上面撒点糖,也不错。一定不要薯片。

蔡澜很会吃,不很胖。他说真会吃的人不胖。

古代人喝酒,下酒菜没太多选择,因为食材太少。

陆游写过一首《秋晚杂兴》:

冷落秋风把酒杯,半酣直欲挽春回。

今年菰菜尝新晚,正与鲈鱼一并来。

在那个时代,晚上市的茭白,加上美味的鲈鱼,就算吃得很精致了,足以待客、自嗨,甚至挽回春天。

金庸是好酒之人,在《神雕侠侣》里写郭襄请客:十斤酒,二十斤羊肉,粗糙,爽快,给劲。风陵渡口,一众草莽英雄汇聚小店,喝酒讲故事,就着羊肉。郭襄也喝酒,但下酒菜是杨过。她的酒流过喉头,没往胃里走,把杨过带进了心里。

也有人餐风饮露,文化下酒,喝得更高兴。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这是白居易的《琴酒》。白乐天的下酒菜是琴声,和他同样会享受的是《红楼梦》里的贾母。中秋赏月,让吹笛子的女孩子站得远远的,拣极慢的曲子细细的吹,气氛格外清雅幽然。

贾母是享乐的天才,白乐天是饮酒的天才,他的天才是“一杯倒”,有酒胆,没酒量,靠一点点酒就能喝出境界。

至于李白,他一直都是就着月亮喝酒的。李白的身体里有九个月亮,一个照老友一个照清愁,一个照沧海一个照荒台,一个照故乡一个照床旁,剩下三个都照着心怀。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里,奥利维娅问小丑:“醉汉像个什么东西”,小丑说:“像个溺死鬼,像个傻瓜,又像个疯子。”

醉汉让人头疼,更可怕的是他们总不结账。

有很多人不是故意失控,是因为有心事。“老人心事感凋零,只欲逢秋醉不醒。”心重的人醉得快,故而更要警醒,不可酩酊大醉。

元代刘秉忠说,酒斟宜浅,三盏清愁散。应该是一种微醺状态,很舒服。然而似乎又不甚过瘾。

更何况,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飒然肃秋,寒冷收敛之季,饮酒不可不醉,不可大醉。半酣早于酩酊,又晚于微醺,是一种微妙的微醉状态。

那大约是三杯两盏之后吃口菜,聊一会,再三杯两盏的状态。身体经过了微醺的飘飘然,又逐渐落回实处;大脑从轻度的迟钝转为清醒。此时,一些细微的表情与声音都变得清晰起啦。

身边的人说话的语气,善意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些许恶意;从喉咙里发出的,尚未出口就咽回去的感叹;在某些关键词上,眼神极短的闪烁或停留。那些人声交错的清醒世界中听不到的微语,都落在你敏锐的、被酒精影响的眼睛里,宇宙万物,以全新的状态铺陈在眼前。

心明眼亮,灵台澄澈,反应迅捷,瞬间开悟。表达格外清晰、流畅、有逻辑,却又不会泄露不该说的秘密。饮者逐渐明了,人世生灭,自然荣枯,生生不息也好,流水落花也罢,都不过是顿悟后的一笑。半酣之时,爱恨对错,恩怨情仇都不再成为情绪的牵绊,只觉得此刻无怨无悔,众生可爱可怜。抬头望屋顶,眼里天苍苍,嘴角全是悲悯。

此时需马上撂下杯子,见好就收。乘兴而饮,却不可彻底尽兴,一切的尽兴都是放纵,一切的放纵都有些难看。能在最放纵的时刻约束自己,方能在人生中进退有度,不失分寸。

许多人喝酒是为了解愁,这就把酒的定位搞错了。须知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只能助兴,帮快乐的人锦上添花,却不能帮烦恼的人解决烦恼。那些今日喝酒为消愁的的人,待到年老,一切烦恼如云烟时,就会懊悔: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人生还是得想开点,及时行乐,莫耽于新愁与旧愁。


来源:谁最中国

-参考资料-

《唐诗三百首》;蔡澜《人生玩家:蔡澜生活美学》;《千年酒文化》

搜索更多有关“最是人间逍遥客 半醉半醒叹人生:秋醉,半酣之时最是心明眼亮”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