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韩城的禹山:韩城禹山的神奇传说

人气:257 ℃/2024-01-05 01:23:15

韩城市西南梁山山脉中有一座当地最高的山峰叫禹山,山下有个村子名叫禹山村,据说历史也很悠久。

禹山上有一棵几千年的参天古柏,这颗柏树要5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韩城当地人称其为‘禹山神柏’,‘禹山神柏’曾经是韩城昔日八景之一。当地群众说,此山上曾有一“圣母庙”,传说是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首领后为其母所建,庙宇相当雄伟壮观,自古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即使现在神柏之处还散见一些被岁月掩埋的龙碑、龙柱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五这里都有庙会。历年庙会,从四面八方来进香祭拜的人依然是摩肩接踵。

《诗经·大雅·韩奕》中记载:“奕奕梁山,惟禹甸之”。“奕奕”是高大的意思;“惟” 字从心,从隹(zhuī)。“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心”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心尖起来”,就是说心像鸟头一样形成了尖头,有了明确指向,就是心思集中于一点的灵魂思考;“甸”是治理的意思。这句完整的意思就是:在这高大的梁山上,大禹曾在这里锐志铭心地思考过治理黄河的办法。

那么,这最高的山峰为何又叫禹山呢?

韩城人关于禹山的传说,大致就是大禹治水时居住在这里,成功带领大家开凿龙门、制伏黄河,开创华夏文明。但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

传说,原来在这巍峨的禹山之巅,长眠着一位治理黄河的“天神”----鲧(音gǔn),大禹就是他的儿子。

我们曾两次深入韩城此大山之中,细细寻找岁月的印记。以便较全面地了解真实情况。这里有两种版本上古时期的传说与故事。

(一)上古洪荒时的神话传说

1、天降大水

中国大洪水的记载出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等记载的“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以及“女娲补天”传说。

天帝见人间凶残、自私、贪恋权位,非常恼怒,决定惩罚人类,于是降下灾祸,以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斗的方式带给人间灾难。

共工:炎帝裔,据《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颛顼(zhuān xū):公元前2436年----公元前2367年,黄帝之孙,号高阳氏,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1)《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意思是: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共工携带江河湖海大水之势进攻颛顼帝。颛顼帝派出火神祝融与共工决战,并派出风神助战,一场水火不相容的大战就这样展开了。战斗的结果是水神共工战败,在火神不依不饶的追击下,共工向西逃去,逃到不周山下,被撑天的神柱阻挡。前有阻挡后有追兵,共工万念俱灰,羞愤之中一头怒撞不周山天柱,结果撑天的柱子被撞断。天柱折了,系挂大地的绳子也断了。

(2)天柱撞断的后果。

相传上古时期天圆地方,整个大地是平的,高山湖泊、大地鸟兽、人类与诸神,炎、黄各族和谐相处各得其所。水神共工乃北海之神,这个北海可不是北京的北海,而是中国北部古时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也称北方大泽。也是后来“夸父追日”一口喝干黄河水不解渴,一口又喝干渭河水还是不解渴,要去北方大泽喝水解渴的地方,不料半路渴死了,这是后话了。

“不周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不周山在今天的昆仑山西北,也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区域。

共工战败后恼羞成怒,一头撞向不周山的支天柱子,将不周山天柱撞断。柱子一断,天就破了个洞,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由于没有了天柱,天柱下方的昆仑山就翘起来了,导致大地西北高、东南低,于是水就从西北往东南开始流动,这就是中国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的起源。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也导致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

(3)女娲补天。

《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

生活在人间的天神女娲不忍世间人类疾苦,炼就36500块五彩巨石补天以拯救人类。不料最后一块石头太小,没法用,只好扔掉,被扔掉的石头落在地上就是华山。眼看就要功亏一篑,女娲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以自己的身躯去补天上这最后一块窟窿。天终于被补上了,但从此女娲再也没有回到地上,永居天上了。

女娲把破损的天窟窿是堵上了,但是地上的洪水并不能很快消退,大地一片汪洋,人们不得不生活在高山和大树之上。各种野兽和毒蛇也到山上、树上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这给人类带来无比灾难。

2、第二次洪水

出自《山海经》、《书·尧典》、《十州记》、《淮南子》、《天问》等著作。黄帝四世孙尧帝时代(公元前2377年----公元前2259年,尧都在山西临汾),天帝的十个儿子,是十个太阳。平时他们一人一天坐着两轮车轮流出来照耀大地。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森林着火,河流干枯,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尧帝的神箭手大羿(音读yì),用神弓将其中9个太阳射死,拯救了人类。天帝儿子死了,天帝不去自责反而恼怒人间,反而下令地上洪水泛滥,以此来泄愤。

史料考证,射日的是帝尧时期的大羿,不是他的后世子孙后羿。后世许多文献把大羿和后羿搞混了,这个需要更正认识的。后羿是夏王朝的人物,荒淫无度的一个坏人物(传说调戏嫦娥,让嫦娥不得不跑到天上躲避这家伙)。真正射日的是后羿的先祖尧帝时期的大羿。那个时候人类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水灾--旱灾--又是水灾,如此的轮回,致使那个时候的人们遭受了近两百年的痛苦。

(二)另一个记载的传说

1、传说大禹的父亲鲧[gǔn]盗取天帝神土--息壤,围堵洪水,治水失败被杀死在羽山。

(1)《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引《归藏·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注1:郭璞,公元276年—324年,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是游仙诗的祖师。注2:《归藏》是商代的古易书,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尚书•洪范》“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dù)。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尧帝末年时期,舜具体负责摄政时期,因为大羿射日天帝震怒中国西北洪水再次泛滥。帝尧召集四岳部落首领开会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但是,帝尧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说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左传》说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四岳首领表了态《史记夏本纪》:“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考虑到大家的意见,而且当时也找不出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帝尧勉强同意让他去治水。

(2)鲧(gǔn)是谁

从族谱上来看,鲧是帝颛顼的曾孙子,黄帝后裔。尧将鲧封于崇地,被称为崇伯。其实鲧还有另外一个天神的身份,鲧是黄帝的神兽-------黄龙转世。《归藏·启筮》云“化为黄龙”。 上古有五星之说,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也就是后世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分别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又称五纬。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就是取这个意思。如今,人们常常以五星标准来评价事物,若获得五星,则是最高等级了。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何谓五星:

东方木星,其帝太皞,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

南方火星,其帝炎帝,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

西方金星,其帝少皞,其神为太白,其兽为白虎;

北方水星,其帝颛顼,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中央土星,其帝黄帝,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

鲧就是中央土星黄帝的神兽,黄龙。

(3)鲧窃息壤封堵洪水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眼见人间困苦,不等天帝命令,毅然决定制服洪水。鲧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是一种可以自己长大的细小黄土,放在地上就可以自己长大长高,鲧就是利用它来堵塞洪水。“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

鲧就在西北方大海与中国东南之间放置层层排排的息壤,用息壤长成的黄土大山阻挡水的流动,这从西到东放置的息壤,就是现在的黄土高原。这个办法非常有效,肆虐凶悍的洪水被息壤层排阻挡,立刻乖乖听话,无法流动,失去了肆虐的条件。鲧只需在韩城梁山山脉与山西吕梁山山脉结合的低凹之处放上最后一块息壤,即大功告成。

不料息壤被盗之事被天帝发现,天帝大怒,我还没有下令洪水退去,谁这么大胆胆敢违背我的命令?查!一查查出原来是黄帝的神兽--黄龙鲧(gǔn)违背帝命偷盗息壤拯救人间,去人间堵水的。天帝大怒,命火神祝融将息壤收回天上。

结果洪水就从韩城梁山山脉与山西吕梁山山脉结合的低凹之处溢出,溢出的洪水携带大量的息壤黄土,所到之处全部摧毁,不仅尧都临汾被冲成了平原,下游的关中地区也被冲成了平原(关中平原)。洪水又漫过秦岭、中条山,顺着山势又将现在的河南、山东等地都冲成了平原。好不容易过上几年安慰日子的华夏子民现在又遭受灾难,整个华夏大地一片汪洋和泥泞,人们又被迫逃到山上躲避灾祸,从此住在了州上,而不是地上。

《说文》:“州,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也就说,盖当时四海之内遭洪水,而有许多高起的地方露出水面,可以居人,这些类似于岛的高处,称之为“州”。从那时期,华夏之民也称自己为华夏神“州”之人。

2 、鲧在羽山被处死,鲧腹生禹后化身黄龙飞走因为鲧私盗息壤救难民间,天帝大怒不仅收回息壤,而且还要杀了鲧。为了迷惑人间百姓以掩盖他泄私愤给人间灾祸的真面目,天帝命令祝融驱赶人民到韩城羽山上(因山上有奇异羽毛的鸟而得名,就是这里独有的褐马鸡)。人们放眼望去,滔滔洪水裹挟者黄土顺着韩城梁山往下冲,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往现在的合阳、大荔、蒲城、富平等地查看,这里地势平原,全是土,见不到石头和高山,都是当年被洪水冲的)

祝融指着这作案现场并假意历数鲧的罪状后,“杀鲧于羽郊。”“郊,谓交道冲要之处也。”意思是在羽山这一交通要道之处杀死了鲧。

适时,天下诸神、民间百姓都知道鲧是冤枉的,齐声呼唤圣母女娲娘娘下届拯救鲧的生命。但是圣母女娲用自己身躯补天后,根本无能为力,这天、这地、这人、这神,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鲧为了救民而受难!

鲧遇难后其魂魄迟迟不愿离开,他有使命,他要拯救天下这深受洪水之害的黎民百姓。他充满了怨恨,他怨天帝之不公,他怨己之不力,他怨祝融之不查……但唯独不怨天下苍生,他要复活!他要重生!他要完成未竟之愿!于是鲧身体三年不化,怨气在胸以至于肚子憋得圆鼓鼓的,三年不烂。天帝惊呆,惊惧鲧的怨气冲天,于是命令祝融剖开鲧的肚子。祝融使用各种刀具在鲧的肚子上用力割,刀子换了一把又一把,始终无法割开鲧的肚子。天帝为鲧的精神所震撼,同时若有所思其中的原委,亲自下界平息鲧的怨恨。

天帝好生平息,许诺一定会完成鲧的志愿,请鲧不要在心生怨气。许愿完毕后,天帝命令使用天下最锋利的吴刀把鲧的肚子剖开,果然鲧的肚子被剖开了。剖开后,一个伟大的人物从鲧的腹中跳了出来,他就是禹,禹就是后来带领人们彻底制服洪水的神--大禹。

禹诞生后,鲧的心愿终于可以完整了,他的怨气终于可以散去了,他的人间使命终于后继有人了。于是鲧化成黄龙飞走了,他向西面飞去,目标黄帝陵!他要做回他黄帝的神兽本分--黄龙,去镇守黄帝陵。途中,黄龙悲鸣恸哭,其悲鸣之声响彻上空、震撼大地。其下高山居人纷纷仰视,无不落泪,从此此地得名--黄龙,就是今天的黄龙县。

这就是“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鲧腹生禹” 的来历。

3、羽山改称禹山

鲧肚子出生的这个孩子,异常聪慧、机警过人,本领高强。他身源自父体,他思源自父想,他行追寻父迹,他就是大禹。大禹为了纪念父亲生命之恩,在父亲鲧被杀之处栽下三颗柏树以为纪念(今存一颗)。他感念羽山之孕,借“羽”谐音起名为“禹”,从此年年祭拜,无论治水多么艰辛,不忘年年到此祭奠。从此人们就把此山称为“禹山”,大禹所植之柏被称为“禹山神柏”。

(三)禹山神迹

今天你再次来到禹山之巅你会发现各种神迹。向西分别是黄龙县、黄陵县,这正是鲧化身黄龙飞行路线。

远望群山西部、北部,这里正是中国黄土高原与中部平原分界点,那茫茫无际的黄土高原,正是当年鲧盗取天帝神土息壤堵水放置之处。往东黄河望去,周原大禹庙挺立在那里,那是大禹在时刻仰望父陵之处。周原大禹庙,是众多大禹庙中唯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往北望去,那黄河龙门所在之处,正是当年梁山与吕梁山结合处的低凹结合处,正是这一土缺憾,未能治水成功。往南望去,关中平原自这里一路开道,所过各县市难寻一块石头,这是当年息壤流淌之处。八百里秦川的富饶黄土,都是当年因鲧之难而形成的。

翻开华夏九州地图,雍州从这里开始,《禹贡》载:“龙门,雍州之城也。”雍州之“雍”(读yōng)是:堵塞也。大禹划定天下九州,其中一州特别起名为雍州,雍州之地概陕西关中地区、甘肃大部、青海东北部以及宁夏部分地区,这正是他父亲放置息壤堵塞洪水的地方,也是茫茫黄土高原所处的范围,大禹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他父亲的丰功伟绩。

抬头仰望这颗神柏,几千多年了,无论风雨雷电侵蚀,它都时时刻刻保卫这里。但就在2006年因一场意外大火而被烧毁为孤柏,仅剩下一枝残柏还有生命。当地群众希望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能救救此“神柏”!也能圆当地群期盼神柏长久存活的心愿。(蒋建军)

搜索更多有关“韩城的禹山:韩城禹山的神奇传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