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时尚>正文

美丽的家乡绵阳:美丽绵阳,我的家

人气:363 ℃/2024-04-02 00:02:36

巴蜀盛肆——马家巷文旅项目改造提升策划初稿(续)

六、平武篇(文化挖掘、历史人物、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特色产品)

1、区位

平武处于绵阳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处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东邻青川县,南连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靠甘肃省,东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沟县。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

2、建制沿革

今平武县境,周秦时期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析广汉郡北部地域设广汉属国,治地在今甘肃省文县,刚氐道改隶广汉属国。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刚氐道改隶阴平郡。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军事集团为防备曹操军事集团越摩天岭南下,在刚氐道境内设置了军事要塞江由戍,后习称江油关,关址在今县城东南50公里处的南坝镇老街。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政权在刚氐道境内南部分置广武县,同时改刚氐道为刚氐县,治地未变,两县皆隶阴平郡。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十月,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突袭江由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由此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广武、刚氐二县归于曹魏。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广武、刚氐二县归于西晋。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东吴灭亡,天下归晋,乃更广武县名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一次以“平武”为名建县。“平武”之名,系取“阴平”之“平”与“广武”之“武”组合而成,乃“天下从此太平,永远休兵罢武”之意。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巴氐李雄建大成国,史称成汉,平武、刚氐二县归于成汉。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温伐蜀,成汉灭亡,平武、刚氐二县入于东晋版图。是年,省刚氐县入平武县,仍治今平武县南坝镇,上隶阴平郡,郡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

南北朝,南朝宋、齐两代,平武县建置未变,隶北阴平郡。其时,北阴平郡与所辖阴平县同于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西魏趁南梁内乱,遣大将军尉迟炯伐蜀,蜀地尽入西魏版图。西魏占领蜀地后,复置龙州,并将其治地由阴平(今江油市小溪坝镇)迁徙到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江油、静龙、马盘、建阳四郡,江油、平武、阴平、马盘、秦兴五县直隶于龙州。开皇十三年(598年),改秦兴县为方维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龙州为平武郡,仍治今平武县南坝镇。时阴平县改隶普安郡,平武郡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武郡为龙门郡,其年又加一西字,称西龙门郡,仍领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武德四年(621年),拨出方维县,郡领江油、平武、马盘三县。贞观元年(627年),改西龙门郡为龙州,又称龙门州,属羁糜州,归茂州管辖,至武则天垂拱年间(685~688年)始为正州。贞观八年(634年),省平武县入江油县,州领江油、马盘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龙州为江油郡,改马盘县为清川县,郡领江油、清川二县。至德二年(757年),赐江油郡为灵应郡,并置龙州都督府。《李龙迁祠记》碑载,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诏曰:“江油古邑,地带灵山。自梁迄唐,屡蒙显贶。眷兹龙境,礼合褒崇。可升龙州为都督府,赐号灵应郡。”“灵山”即南坝镇之牛心山。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灵应郡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

五代,前蜀、后蜀政权承唐旧制,龙州及江油、清川二县建置、治地均无变化。

北宋,仍置龙州,领江油、清川二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改龙州为政州。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5年),复改政州为龙州,仍领江油、清川二县。宋理宗宝庆三年(1226年),南宋朝廷设龙州三寨长官司,授予龙州判官王行俭世袭长官司之职,龙州土司正式产生。王行俭成为境内王姓土司始祖。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州境内发生兵乱,清川县废。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龙州与江油县徙治于雍村(今江油市大康镇)。此后直至明初的130年间,今平武县境内无县级以上政区建置,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南宋朝廷授予龙州知州薛严世袭土知州之职,龙州全境皆成为土司领地。薛严成为境内薛姓土司始祖。

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龙州土司归附元朝,今平武县境仍为龙州江油县及龙州三寨长官司辖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省江油县入龙州,今平武县境为龙州及龙州三寨长官司管地辖地。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升龙州为龙州宣慰司。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又升为龙州元帅府,并将龙州三寨长官司纳入其中,今平武县境为龙州辖地。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复改龙州元帅府为龙州宣慰司。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割据政权占据龙州,次年,仍置龙州宣慰司,并复置江油县,州、县同治兴教镇(今江油市武都镇)。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县辖地。大夏开熙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改授龙州等处军民宣抚司。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县与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新设宁武县附郭,与龙安府同治今平武县城龙安镇。万历十九年(1591年),改宁武县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三次以“平武”为名建县。此后,县名及治地至2009年底未变。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龙安府,各土司亦相继归顺清朝。清政府仍设龙安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三县,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和青川守御千户所。顺治十年(1653年),省江油县入平武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青川守御千户所并入平武县。康熙元年(1662年),复设江油县隶龙安府,仍治今江油市武都镇。雍正七年(1729年),拨松潘卫隶龙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拨彰明县隶龙安府,改松潘卫为松潘厅。同年,平武县设县丞署于青川(今青川县青溪镇),分管原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松潘厅由散厅升为直隶厅,脱离龙安府管辖范围。嘉庆七年(1802年),平武县设主簿署于大印,管辖县南平通河流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施废除龙安府,仍设平武县和黄羊关土长官司、阳地隘土通判、龙溪堡土知事三土司,隶川西道(治成都,次年更名西川道)。平武县原县丞署辖地改设青川分县(至民国十八年撤销),主簿署辖地则直隶于县。

民国七年(1918年)后,县境进入军阀割据的防区制时期。

民国十三年(1926年),撤销西川道,平武县直隶于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6月,川政统一,平武县归四川省政府设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剑阁县城)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区设署,全县分设三个区:一区区署先驻县城、后迁水晶,二区区署驻煽铁沟,三区区署驻青溪。三土司世袭领地始在名义上纳入平武县管辖范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将三土司世袭领地统一改称“夷地”,实行改土归流,分别建立黄羊、阳地、虎牙三个特编乡,预备在三土司领地内推行保甲制,因土司抵制、番民梗阻而未成,仍实行番官、头人制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四川省政府分出平武县第三区建立青川县。同年,改土司领地三特编乡为乡,隶平武县第一区,三土司名存实亡,当代平武县基本形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7日,平武县解放。

1950年1月,平武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剑阁专区(治今广元市)。当年7月,建立藏族自治委员会,下设黄羊、白熊、虎牙3个大部落,在原土司世袭领地内恢复番官、头人制度。藏族自治委员会辖区以外,分设5个区、19个乡。1951年9月,改藏族自治委员会为藏族自治区。

1952年12月,剑阁专区更名广元专区。1953年3月,撤销广元专区,平武县改隶绵阳专区。1956年2月,划白石乡隶江油县,甘溪、桂溪、都坝、贯岭4乡隶北川县,全县境域格局基本定型。

1956年10月,藏族自治区民主改革完成,在县境内沿袭了755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正式宣告结束,全县行政区划改为4个区,32个乡、1个镇。

1958~1959年,全县人民公社化,后形成6个区,39个人民公社、1个镇。

1968年7月,绵阳专区更名为绵阳地区,平武县改隶绵阳地区。

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全县共辖6个区,39个乡、1个镇。

1985年2月,撤销绵阳地区,建立绵阳市,平武县改隶绵阳市。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6个区,撤销和合并了部分乡,新建了部分镇,改39个乡、1个镇为9个镇、10个乡。

1995年,恢复锁江、徐塘、平南、水观、水田、旧堡等6个乡,全县共辖9个镇、16个乡(其中6个藏族乡)。

1999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平武县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

3、地势、地貌、气候特征

(1)地势、地貌

平武县地处盆周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观。境内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近东西走向的摩天岭山脉和近北东至南西走向的龙门山脉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4.3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极高山、高山,向东南渐次过度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东南部最低处涪江二郎峡椒园子河谷海拔600米,两地高差近5000米。县境处于中国三大沟造域结合部位,中生代侏罗纪及其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出露齐全。

(2)气候特征

平武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云多、雾少、阴天多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2天。由于地势起伏突出,高差悬殊,气候要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带属北亚带山地湿润性季风气候,低中山地带属山地温暖带气候,中山地带属寒温带气候,高山地带属亚寒带气候,极高山地带属寒带气候。

4、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已探明的有金、银、铁、锰、钨、铅、锌、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30余种。

(2)生物资源

据县林业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森林植被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有银杏、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珙桐、连香树、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优势建群树种等32种,其中针叶树种有云杉、冷杉等11种,阔叶树种有香樟、楠木、桦木等21种。另据县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县内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间草地、林间草地、灌丛草地、山岗草地和迹地草地等类型。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银杏、杜仲等,成片面积达2万余公顷,中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产品资源也丰富。

县境野生哺乳动物就有7目、23科、87种,其中珍稀哺乳动物1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扭角羚等。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3)水资源

多年平均总水量56亿立方米(含过境客水8亿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产水65亿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产水31.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2万千瓦,可开发量100万千瓦,最优开发量40万千瓦,截至2010年仅开发1.7万千瓦。涪江干流在县境内全长157公里,流域面积5510平方公里,总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总量47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102万KW,可开发量70万KW。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夺补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条。其中,发源于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夺补河(又名火溪河)全长108公里,流域面积1490平方公里,总落差2485米,河床平均比降23‰,平圴流量41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总量13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35万KW,可开发量33万KW。

5、土特产品、名特小吃

(1)平武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主要特征:体格较大,体态匀称。被毛黄或红黄色,有的枣红牛出现黑色背线。公牛头较重,角大多短小,角尖向外上方。垂皮较发达,肩峰明显(尤其公牛)。尻部平直略倾斜,欠丰满,尾大小适中,较轻,长度在跗骨上下。成年公牛屠宰率为49%,母牛泌乳天数180天,产乳115千克。母牛发情为春、秋两季较多,双胎率为5%,犊牛成活率为91%。

(2)平武中蜂(蜂蜜)

平武中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由于有“幅员辽阔,生态优良,蜜源植物品种多、数量大”等先天优势,平武养殖中蜂已经有渊源长久的历史,平武中蜂还被国家授予“国家地标产品”。

(3)平武大红公鸡

平武大红公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平武大红公鸡”是平武所特有的优势地方土鸡品种。在县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和合作社与绵阳市农业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展开了充分的合作,对“平武大红公鸡”进行品种的选育和提纯,经过几年的努力,“平武大红公鸡”的性状已基本稳定,可年产50万羽优质种苗的扩繁场也正在建设之中。

(4)平武厚朴

平武厚朴是四川绵阳平武县的特产。

平武厚朴是平武县境特色中药材之一,生产历史悠久,并享有盛名,全县有厚朴种植面积25万余亩,干品产量达37800余吨,产值达3亿元,是平武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并具有较大规模。

锁江羌族乡是平武厚朴主要分布的乡镇之一,是最大的平武厚朴产销基地,平武厚朴产业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乡有优质丰产平武厚朴园10万余亩,2650多万株,年产值上千万元,人均种植厚朴15亩,人均年增收1500余元。

(5)平武果梅

平武果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平武果梅代表了古氐羌人在平武繁衍生息的历史,形成了涪江流域独特的民族原生态文化,移民迁徙文化,藏、羌寨民俗风情文化,也产生了平武果梅文化。它的发展,始于唐,鼎盛于明清,迄今1000余年。现存的明代龙安府西城门遗迹上,雕饰的梅花图案仍清晰可见,而陈年梅饯在明朝已作为贡品,贡宫廷食用。

(6)平武天麻

平武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7)平武绿茶

平武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主产于平武县境内的土城乡、水晶镇、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响岩镇、平通镇、豆叩镇、大印镇、锁江乡、徐塘乡、平南乡、大桥镇、泗耳乡

茶叶无污染、无农残、茶质自然纯净、汤色碧绿、滋味醇和、香气浓烈、耐冲泡、常饮有益于健康。采用平武境内羌寨高山(海拨2000米左右)茶园清明前之初春嫩芽为原料,集千年之制茶经验,结合现代制茶工艺,精心制作而成。茶质自然纯净,是理想的天然绿色饮品。

(8)平武核桃

平武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武核桃,系指四川省平武县所辖行政区域内出产的核桃。由于平武县境内气候、土壤适宜核桃树生长,产出的核桃果大、壳薄、仁黄、质优、无公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9)川木香

川木香,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几无茎。根粗壮,圆柱形。

川木香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

(10)麻辣牛肉

麻辣牛肉制作原料:牛臀尖肉500克(黄瓜条肉),豆油500克(实耗75克),大葱50克,生姜25克,精盐20克,酱油20克,料酒15克,白糖25克,花椒5克,芝麻10克(焙好),辣椒油5克,干红辣椒5克,味精5克,牛肉汤750毫升,芝麻盐15克。

(11)平武腊肉

平武腊肉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特产。平武腊肉以其纯正的肉质、鲜香的口味、亮净的色泽而闻名,也成为平武的一张名片。

(12)黄肉桃

黄肉桃,俗称黄桃,属于桃类的一种。从这些文献中可知:桃在三四千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已受到重视并已人工栽培,到秦汉时代,桃已培育出各种重要品种,用柿子嫁接出的金桃,延续繁衍成今天的黄肉桃种群。

6、风景名胜

(1)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城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195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称为“敕修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完工于天顺四年,迄今已有五百六十多年历史。报恩寺布局结构酷似北京紫禁城,所以又称“深山王宫”。报恩寺坐西向东,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东而西次第升高。

报恩寺的雕刻绘塑,精工巧制,殿内佛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绘画壁塑,构图巧妙,内容丰富。大悲殿高达八米许的千手观音,正身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身后1004只手,千姿百态,美丽壮观。华严殿内的转轮经藏更是精美绝伦,犹如一座凌空托起的七级浮屠。

报恩寺

(2)蜀汉江油关

蜀汉江油关位于平武县南坝镇的三国历史遗迹江油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江油关遗址附近,有牛心山、凤翅山、叮当泉、明月渡等主要景点,以及李白读书台、李龙迁祠、玉虚观、马邈妻李氏故里碑、吴道子绘真武祖师像碑、宋徽宗书御笔手诏碑等名胜古迹。

(3)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建于1993年,总面积63615公顷,区内全是原始林区,无人居住。保护区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地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带,其大熊猫分布密度高,生态环境保护完好。

(4)王朗自然保护区

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西北角,与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山水相依。1965年9月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牛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大熊猫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熊猫的故乡”。保护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50米,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

白马王朗1

白马王朗2

白马王朗3

(5)明代西城门

位于平武县城西面有一座古城门,高大雄伟,气势恢弘,这就是原龙安府四座城门中仅存的西城门,也是涪江上游最后一道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门。明城门、城墙属报恩寺附属建筑,早于报恩寺建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6)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西北,地处摩天岭与岷山之间。距平武县城20公里。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保护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岷山大熊猫A种群南北连接的纽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深切割山地,山高谷深,重峦叠嶂。海拔1310—4166米,跨木皮、阔达、水晶、黄羊四个乡镇。现有面积为282.27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大熊猫、*********、羚牛、云豹、豹、黑熊、斑羚、岩羊、林麝、小熊猫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豆杉、银杏、水杉、独叶草、麦吊云杉、连香树、水清树、梓叶槭、黄檗、香樟等珍稀植物。

(7)白马风情

白马人房屋依山而建,木楼彩绘,原以农耕·畜牧为主,种植荞麦·青稞·燕麦。白马人崇拜自然,敬奉山神。他们擅自酿制匝酒,养蜂,妇女使用麻锤捻麻纺线,擀毡织布,织花腰带。近几年,白马人大多从事旅游服务活动,在白马乡有30余户旅游接待点,

白马人服饰奇特,色彩艳丽,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配以各类发饰·耳饰·腰饰。白马妇女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男女头带盘形圆顶菏叶边羊毛毡帽,上插山鸡白羽毛。白马人能歌善舞,著名的额酒歌·白羽毛飘起来,舞蹈有朝盖舞·圆圆舞·猫猫舞。

白马人典型的传统住房是“板屋土墙”,以原木成架,斧劈松木板盖顶,干打土墙。一般分为三层,下层圈畜,中层住人,顶层储物。(目前旅游接待为新房)寨子里的山坡上能看见这类建筑。

(8)红军碑林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了打败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并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命据地创造有利条件,为接应中央红军北上,使两支主力红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接照党中央和军委电示,于1935年3月28日发起了强渡嘉陵江的攻势,歼敌10000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广大地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九)平武县城获得解放。15日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继后建起了平武、平南两个县苏,一个区苏,19个乡苏,97个村苏维埃政府,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的宣传工作。红军播下了革命火种,工农群众自觉起来参军参战,队伍不断壮大。当年平武参加红军长征的共有1156人,其中:县、乡、村苏委员以上的65人,游击队员242人,少先队员99人,儿童团员63人,妇女队员10人,直接参加的438人,参加支前长征运输的239人。此外,参加红军所属各种组织而未长征的还有1093人。平武参加红军的人员绝大部分在长征中牺牲了,走完长征的仅有39人,其中告老离休的有6人,还乡病故的有3人。他们的英名永留平武史册。

红军在平武历时56天,于6月5日全部撤离向西进发。走后伪政头目卷土重来,对我留守地方工作的红军、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大肆进行-。全县被还乡团杀害的红军、苏干和游击队员达527人。其中:有苏维埃主席62人,土地委员19人,笔书11人,妇女、内务、经济委员103人,游击队长16人,队员141人,留守地方工作的红军76人,干部家属及亲友99人。

-还乡团杀害红军、苏干和革命群众的罪行罄竹难书。

革命者英勇就义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永垂千古。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已为3名红军将士嵌立了个人纪念碑;为353名红军将士和红军烈士嵌刻了红军英名纪念碑,永作纪念。

(9)绵阳盘江漂流

盘江,又名通口河,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流经松潘,平武,北川,江油四县市,在江油市青莲镇汇入涪江,全长214.3公里,流域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

流域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大禹、太乙真人、哪咤、李白都从这里走出,域内有著名的人间瑶池--黄龙寺;太乙洞府--金光洞;西南奇观--白龙宫;诗仙遗风--李白故居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10)泗耳自然保护区

泗洱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泗耳、虎牙两个藏族乡境内。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最高海拔4828米,最低海拔1600米,地形复杂多样,气候适宜。区内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大熊猫、*********、扭角羚、云豹、稚鹑、红腹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0余种;有珙桐、银杏、红豆杉、连香树、天麻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余种,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11)虎牙藏族乡

虎牙藏族乡位于平武县城西北68.5公里,地处绵阳市西北部,是长江二级支流涪江的发源处,位居岷山主峰雪宝顶的东南一侧,与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虎牙之名源出于“虎牙关”,“虎牙关”是用汉语对该地名的命名。虎牙乡名始用于1956年10月,于1959年被改成虎牙人民公社,1983年9月30日起又被改建成虎牙藏族乡,后乡名沿用至今未变。全乡行政总面积48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龙溪、虎丰、上游、高山堡、占口)、22个村民小组。

(12)虎牙大峡谷

虎牙大峡谷位于四川平武泗耳虎牙藏乡保护区,可与九寨、黄龙相媲美的深山瑰宝。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北边缘,岷山主峰雪宝顶东南侧,与“人间瑶池”黄龙寺腹背相依,距九环线辅线(平松公路)仅9.8公里,距黄龙寺70公里,距九寨沟220公里,距绵阳市230公里。

7、历史名人

(1)王玺(1405-1452)

王玺,字廷璋,祖籍河北,生于龙州(今绵阳市平武县)。其祖先王行俭是南宋末年进士,因守土有功,被封为龙州三寨长官司(即土司),子孙世袭其职,镇守一方。王玺为第十代土司。

明宣德二年(1427)、宣德八年,松潘少数民族两次叛乱,王玺奉调出征,很快平叛,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0立下战功。宣德九年,朝廷褒奖王玺,将龙州升为宣抚司,王玺由从七品土判官越级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并加封昭信校尉。

由于王氏土司家族是经由读书进入仕途的,所以既非常重视子孙教育,又在守土一方的同时,不忘改善民生,发展地方文教。《明史》记载王玺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辟东南堡栈”,发展民族地区交通,方便了龙州与内地的往来;二是“劝民开垦,民始丰饶”;三是“为郡兴学,聘硕儒鲁卓吾先生,涵育人才”。

(2) 张秀熟

张秀熟(1895.9.27-1994.3.25),四川平武县人,著名教育家,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1994年3月25日因病去世。

1916年,张秀熟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在高师读书期间,受王右木的影响,张秀熟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五·四”时期,任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成为四川爱国-的领袖。1926年3月,张秀熟加入中国0。1927年担任0成都市委第一任-和川西特委-。当年7月,张秀熟在江油建立了绵阳第一个党支部──0成都特别支部省二中支部。1928年2月至10月,张秀熟任0四川省委常委,4月,省委-傅烈等被捕牺牲后,1928年5月代理省委-。1928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张秀熟与巴县县委-王松樵等30人在重庆被捕入狱。被捕后,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把敌人的审讯变成对敌人的揭露与控诉,与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在党团组织和各界进步人士的声援和营救下,1936年10月出狱。1937年1月从成都回到平武县,创办平武简易乡村师范和平武县县立中学,任平武县参议长,四川省参议员。1937年8月至1940年任0川康特委委员,在成都从事地下斗争。1940年8月至1949年10月,党组织安排张秀熟回到家乡平武县,并指示他“长期隐蔽,以待时机”。张秀熟利用主持平武简易师范学校工作的合法身份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建国后,张秀熟回到成都,先后担任川西区文教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兼教育厅长,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

(3) 曾福兴

曾福兴,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平武县。1971年5月参加工作,1974年4月从平武县平驿铁厂选调到平武县-工作,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平武县--队副政治指导员,1985年任政治指导员,1989年2月任副局级侦察员,同时任局党总支委员,1993年1月被授予“三级警督”。

(4) 曾维益

平武籍学者,绵阳市区域民族文史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曾赴北京大学等地讲学。

主要作品有《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火溪沟社会历史调查》、《虎牙藏族》等11本专著,达400万字。《白马人族属研究文集》被《四川省社会科学手册.民族学》收入,肯定为民族研究的新成果。

(5)阿贝尔

本名李瑞平,曾用名李金勇,出生于龙安镇(原长桂乡)长河村胡家坝。毕业于江油师范学校,先后在南坝中学、水晶小学、阔达初中教书。1993年开始供职于县地方志办公室。

从读师范开始爱好文学。1987年开始写作,体裁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至2013年已出版散文集《隐秘的乡村》(湖南教育出版社)、《灵山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和长篇小说《老屋》(上海远东出版社)。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学》、《中华散文》、《散文》、《上海文学》、《花城》、《天涯》、《大家》等几十种纯文学杂志,入选多个选本。散文《怀念与审判》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零度水》获台湾第三十届《中国时报》散文奖,散文集《隐秘的乡村》获第六届四川文学奖。2013年瑞典《》杂志对他的作品和写作做有介绍。

搜索更多有关“美丽的家乡绵阳:美丽绵阳,我的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