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胡琏抗日的战绩 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

人气:281 ℃/2024-03-27 14:49:47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整个中国近代史中也是涌现出了无数豪杰名将,如林彪、彭德怀、粟裕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没有这些传奇般的将领,中国革命前路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也不光是解放军的队伍中名将辈出,国民党那边也还是有一些能人,如薛岳、卫立煌、钟松、张灵甫、陈明仁等人,都曾给我军制造过麻烦。

还有一个人在国民党军中也是名声赫赫,还曾被毛主席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而这个人就是胡琏。

1976年的端午佳节,在台北的一幢寓所内,一户人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午饭,餐厅里洋溢着节日的喜气。不过,这家老太爷的脸上并没有多少欣喜之色,只是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等到午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老爷子突然让孙子去书房拿纸和笔来。

不一会儿,在孙儿送来的纸上,老爷子提笔画下一幅简略的地图。此时,家人们都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纸上是一个村庄的图样。老爷子终于开口了,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我的家乡,你们记住这里,将来你们一定会回去的。”

不用说,这个老爷子就是胡琏,国民党的一级上将,而他所画的家乡就是陕西省渭南市赤水镇会东方村。

1907年的11月16日,胡琏出生在华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而他的家庭是再普通不过的贫农家庭。本来对于胡琏来说,人生的命运可能就是和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但胡琏的父母却给予了孩子一定的教育条件,让他读完了高小。

高小毕业后的胡琏曾给国民二军的冯子明当过文书,他同时还考上了北大,只可惜因为没钱交学费,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机会。然而,那个动荡的年代给了胡琏改写人生契机。

1925年,黄埔军校连续第二年面向全国招生,而一心报国的胡琏也决心南下求学。

尽管对于儿子的决定,父母并不赞成,但胡琏还是毅然离开了家门。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胡琏成功被黄埔军校录取,成为了四期生。

在那个年代,能够成为黄埔学生,其未来的起点都不会太低,而胡琏在毕业后就当了十八军十一师的一名连长。

值得一提的是,和胡琏同一届的还有不少名人,比如林彪、刘志丹、张灵甫和谢晋元。而胡琏所服役的十一师更是大有来头,其乃蒋介石麾下五大王牌军之一,也是资历最老的一个,其长官更是陈诚。

可以说,进入这支部队,那就是成为了老蒋的心腹,日后的前途都不会太差。而作为十八军十一师的一员,胡琏也是紧紧抱住了陈诚的大腿,成为“土木系”的得力干将。

在陈诚麾下,胡琏历经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逐渐成长为一名悍将,就连蒋介石都说他:“有张灵甫之悍而无其骄,有黄百韬之忠而谋实过之。”

应该来说,抗日战争是胡琏一生的巅峰了,不仅因为这场战争是纯粹的正义战争,更是因为其卓越的表现。

淞沪会战中,为了争夺战略要地罗店,十八军与日军最为强悍的第三师团血战一月,杀死日寇三千余人,重创第三师团,以至于松井石根称呼罗店为“血肉磨坊”。

而在这场战斗中,胡琏也是率领所部与日寇激战数日,杀伤不少日军,为夺取罗店立下了功勋。不止是淞沪会战,后来的枣宜会战和武汉会战,胡琏也都有参与。

到1943年,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胡琏率领十一师守卫要塞,形势万分危急,陈诚亲自打电话问有无把握,而胡琏则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随后,胡琏给自己的父母妻儿写了五份诀别信,又写下祭天誓词激励士气,誓词写道:“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

石牌大战,数万人浴血拼杀六昼夜,山河为之变色,尸骨为之成山,而国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以牺牲一万五千人的代价击毙日军两万多人,使日军窥视四川的计划完全破产。时至今日,三峡石牌山上还有浴血池残留,以供今人凭吊。

在随后,胡琏又和张灵甫联手激战雪峰山,五十五天的鏖战,一万多日军弃尸荒野,黄埔双雄在此战中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让日军闻黄埔之名而胆寒,可谓壮哉。

因为在抗战战场上表现出色,胡琏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他获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这枚勋章既是对胡琏英雄壮举的认可,但也标志着胡琏彻底成为蒋介石的忠实打手。等到内战爆发,胡琏也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成为内战中国军的中坚力量之一。

我们在肯定解放军的强大时,也应该正视国军的实力,否则这也是对解放军牺牲与付出的蔑视。

就以胡琏来说,他在解放战争中就有着不俗的表现,不仅创造过一个团牵制解放军十个团的惊人战绩,更是让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时万分忌讳,军神粟裕则提醒手下的许世友不要轻易招惹他,毛主席还专门发电报给众将:“十八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避趋之。”

正是因为胡琏的凶悍,使得他成为了国民党军内部的一名“救火队长”,通常是哪里吃紧他就去哪里。不过,纵然胡琏再凶猛,他也终究是没能敌得过粟裕。

解放战争刚开打,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蒋介石派出了张灵甫、黄百韬和胡琏三员悍将,意图拿下临沂。

不久后,我军就丢失了临沂,但粟裕还是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并计划着反攻。

眼看解放军示弱,国民党这边的戴之奇想要夺取头功,居然不顾胡琏的友邻部队,独自狂飙猛进追击粟裕。

不多时,戴之奇就把胡琏撇下了一百多公里,而粟裕看时机成熟就杀了一个回马枪,将戴之奇团团围困。

危急时刻,戴之奇又想到了胡琏,赶紧打电话求救,可胡琏也来了脾气,他嘴上说援兵马上就到,但一放下电话就开始骂:“我讲话你不听,现在求委员长救你去吧!”于是,由于胡琏见死不救,戴之奇的部队被粟裕全歼。

事实上,倒也不是胡琏在表演国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节目,而是他唯恐粟裕是在围点打援,不敢以身犯险。

而通过这次交手,胡琏也是首次认识到了粟裕的实力,但胡琏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将成为他一辈子的阴影。

随后的孟良崮战役,更是一场精彩大戏。狂得没边的张灵甫带兵上了孟良崮,意图拿七十四师当诱饵,吸引粟裕来围攻,再由友邻部队实施反包围,最后国军内外夹击,一口吃掉整个华野主力部队。必须认可的是,张灵甫的想法很有创造力,但他高估了国军的协调能力。

国民党四十五万大军,却没几个积极救援,大都在消极磨洋工。比如李天霞,这家伙早就看不惯狂傲不羁的张灵甫了,即便自己的部队距离孟良崮近在咫尺,而蒋介石的督战队不断催促,可他就是磨磨蹭蹭不进攻。

此时此刻,要说谁还有心救人,也只有老同学胡琏了,他的部队在反复冲击华野的外围阵线,希望能策应孟良崮。

可是,华野三纵也不是吃素的,十一师的进攻被屡屡击退,即便是国军的飞机来支援了也没用。直至张灵甫兵败身死,胡琏也没能突破三纵的封锁线。

孟良崮的惨败,把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认为是李天霞等人联手做掉了张灵甫,可他除了能张嘴骂人还能干啥?

在校长骂人的时候,胡琏的十一师也有了麻烦,粟裕准备来个南麻猎狐,一句吃掉胡琏的部队。为了守住南麻,胡琏也进行了相当精细的布置,什么地堡、子母堡、暗堡、铁丝网、壕沟都修了,另外还有坦克组成的机动炮台,主打的就是和一个牢不可破。

不得不说,黄埔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专业性那是没得说。而蒋介石在知道南麻的情况后,又打起了算盘,他寻思着能不能把南麻当成孟良崮,把胡琏当成张灵甫,完成那个七十四师没能实现的中心开花战略。

也就是说,老蒋打算故技重施,在南麻围歼粟裕的华野。在华野上下看来,准备在一个坑里跌倒两次,老蒋你是真虎啊!

但粟裕这次错了,南麻不是孟良崮,虽然华野前期推进顺利,但胡琏的抵抗非常顽强,包括许世友的九纵也被打得死伤惨重。

另一边,这次国民党的外围部队没有消极怠工,而是在老蒋的亲自督战下积极参与合围,几乎形成了包围态势。

天公在此时也不作美,一场大雨把华野的弹药淋湿了,很多武器因此不能使用,情况对华野官兵一度十分不利。

粟裕还从未陷入过这种局面,他三天三夜没敢合眼,苦苦思考对策。而就在他还抱有幻想的时候,毛主席拍来了紧急电报,要求粟裕迅速撤军,不要掉进老蒋的陷阱。

最终,历时四天五夜的南麻战役结束了,华野不但没能吃掉胡琏的部队,还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粟裕在战后向毛主席做了检讨,说自己小瞧了胡琏和十一师,对于这位常胜将军来说,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落寞时刻。

不过在两个月后,粟裕就重新组织了曹县战役,给穿插中的胡琏以迎头痛击。如果不是蒋介石急令新五军和十四师救援,胡琏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但留给胡琏的机会不会太多了,战争的天平已经在向解放军的一方倾斜了,胜败只在下一回合。

淮海战役是胡琏与粟裕的最后一次交锋,他们在双堆集之战中遭遇。而这场战役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是决定生死的一战,因此双方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做了周密的安排。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手中的牌并不多,至于让谁来担任十二兵团的司令,则他显得很是犹豫。

既然胡琏此前的表现那么出色,蒋介石干嘛不用他呢?这是因为胡琏虽然本事硬,但资历还是不够,他一直以来都是师长,从没有指挥过大兵团,蒋介石不敢在他身上押宝。最后,蒋介石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重用已经多年没有打仗的黄维。

胡琏在得知消息后,虽然忧心忡忡,但也只能接受现状。恰在此时,胡琏的父亲病逝了,于是他就借机申请了回家奔丧。

只是胡琏在临走之前还是和黄维做了交谈,他向黄维说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并嘱咐对方不要和解放军打阵地战。

不过,胡琏的话并没有被黄维听进去,十二兵团最后是在黄维的带领下一头扎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蒋介石这时候才想起了胡琏,赶紧打电话让他回南京,打算让他去淮海战场救火。胡琏倒是没有二话,当即就同意了空降十二兵团,可他来的太迟了。

十二兵团深陷重围之中,胡琏的到来也只是延缓了其败亡,并不能扭转乾坤。当解放军发起总攻后,国军士气完全崩溃,阵线顿时七零八落。

危急时刻,黄维和胡琏也只能逃命,他们分别乘坐了一辆坦克准备逃离战场。可不巧的是,黄维乘坐的坦克半路抛锚了,结果他本人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至于胡琏,他倒是命大,又一次从包围圈里冲了出来。只不过由于被一发炮弹击中,胡琏受了很重的伤,他被紧急送往南京抢救。

手术中,医生一共从他的身体里取出了三十二枚弹片,受这么重的伤还能活下来,可见其人命格确实很硬。此后的胡琏一直在养伤,直至国民党走向失败,他也随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并担任了金门守卫司令。

在台湾时胡琏倒是依旧保持了谦虚朴素的本色,他在金门八年,往往和战士们一起挖洞筑路,能与士兵同甘苦。

胡琏还很亲民,他会鼓励军车搭载平民,甚至于老乡家里有喜事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专车让出来当婚车。

胡琏常对士兵说:“我们现在是军人,以前是老百姓,退伍之后还是老百姓,为什么不爱民呢?”

在大陆与金门的战斗中,胡琏也还是有着稳定发挥,在他的指挥下,国军方面取得了古宁头之战的胜利。战后有记者采访他,可胡琏对此说:“我辈军人丢了大陆,不好意思谈这点胜利。”

不光是战绩稳定,胡琏的命格也是一如既往地稳定。金门炮战中,他和三位将军一起在前线,其他三个都被炸死,唯独他毫发无伤。

因为出色表现,国民党在1972年也是授予了他陆军一级上将的军衔,而那时候的他也已经远离了硝烟,并把时间花在了学习上,尤其是学习历史。

值得一提地是,胡琏在晚年著有多本书籍,但却都是他在金门和越南的事情,至于解放战争和粟裕,他从来不提,足见二者给其留下的阴影之深。

在1977年的6月22日,胡琏因心脏病发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拿出了一个珍藏多年的木盒,而打开后里面装着的正是当年从他身体里取出来的三十二枚弹片。

最后,胡琏颤巍巍地说了一句:“土木不及一粟啊”,接着便去世了。这里的土木就是十八军十一师的数字拼合,代表了土木系,而一粟就是粟裕。老人家在人生中的最后时刻,还念念不忘当年的失败,这份怨念之深也确实是刻骨铭心了。

胡琏,一个三秦大地走出来的军人,他的身上带有太多的属性。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不得不将其人生拆分开来看。在1946年以前,他是让日寇胆寒的黄埔名将,值得敬重。只可惜那以后的胡琏成了蒋介石的死忠,跟着蒋氏集团一条道走到了黑,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在与粟裕的交手中,胡琏胜少败多,这让他耿耿于怀了一辈子。但不知胡琏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他与粟裕间的差距,又是什么让他与家乡思而不得?

搜索更多有关“胡琏抗日的战绩 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