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怎么区分现代琉璃跟古代琉璃?璀璨的琉璃简史,6

人气:350 ℃/2024-01-14 08:11:39

中国琉璃,有着比古陶瓷更加璀璨夺目的历史。从诞生到宋朝的几千年时间里,琉璃一直受到皇权和王侯将相等贵族的青睐,和美玉一样,被奉为神灵之物,代表纯洁和洁净,具有君子风范,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大致从宋朝起,琉璃渐渐走入民间。后来也和陶瓷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如今已经变得极其平凡而普通。

而玻璃制造,源于西域和欧洲,比中国早得多。海上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开启,玻璃制品和玻璃制作技术,随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进入中国,对中国古法琉璃,产生巨大冲击。

琉璃,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只是工艺不同。在古代,由于认知有限,人们把琉璃和玻璃混为一谈••••••一部琉璃文化史,印衬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也展现对外开放的必要。

(六)

两宋琉璃——走下神坛

宋朝结束了战乱、统一了全国,并采取减赋税、促实业政策,使得人民得以养息,社会比较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商品贸易十分繁荣,海外贸易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的文化空前繁荣,美学、宋词、书画、书法、娱乐、陶瓷、玉器、社会伦理、社会风尚都得到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诗词歌赋名人、艺术家辈出。之前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九)》中也谈到过,陶瓷技术及陶瓷之美在宋代步入了一个巅峰时期。

宋代琉璃制品

随着宋朝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琉璃的地位已渐渐变得不那么显赫和高贵。琉璃制造技术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工艺依然是古法压铸和吹塑并存,新法琉璃器和西域玻璃器的差距在缩小,琉璃制造业开始由皇室贵族垄断向社会转变,民间的琉璃作坊也已经发展起来,质量一般的器皿,已在社会中层、主流人群中成为常见之物。不过做工更复杂、透明度更高、造型更精美的进口玻璃器,仍为权贵所青睐。

北宋 琉璃鸟形物 1966年秋在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 河南新密文化馆藏

宋代琉璃的情况可以从同时期墓葬、寺庙地宫发掘出土器物中窥见。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今新密市)老城法海寺旧址北宋塔基地宫中,出土了约50件珍贵的琉璃器,有葫芦瓶、细颈瓶、蛋型器、宝莲形器、壶型三足鼎、鸟形物等,这些琉璃器工艺相对复杂,制作均相当精致,从器型判断应为国产品,这直接反映出宋代琉璃制造的真实水平。其中一件琉璃鸟形物相当惹人注目,它用深绿色透明琉璃制成,高6厘米,身体为圆球状,球下平切,体内中空,球体应是用无模吹制法制成,体外腹中部饰有一道凸起弦纹,在腹部两侧由凸弦上生出双翅,翅为棒状,向上弯曲至鸟首与腹部交接处,两翅上各套有一个大圆环,似能响动,尾部短小。除球形鸟体用无模吹制法外,其余部分均以拉条捏塑然后与球体热熔而成,鸟冠、鸟喙结合部留有明显的沟痕。该北宋塔建成于咸平二年(999年),这件稍有锈蚀的琉璃鸟形物反映当时宋朝的琉璃制造工艺已经相当复杂。

北宋 琉璃宝莲形物 1966年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河南省新密文化馆藏

从密县北宋塔出土的琉璃宝莲形物,高6厘米,胎薄如纸,制作技艺精良。

北宋 琉璃瓶 1966年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河南新密文化馆藏

这对琉璃瓶高4.2至7.2、口径1.3至1.4厘米,造型相当精致,瓶颈接口紧密,瓶盖还使用鎏金件。

北宋 琉璃瓶 1966年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河南新密文化馆藏

这仨琉璃瓶高3.8至6.5、口径1.2至1.9厘米,造型浑厚精致,瓶颈过度平顺。

北宋 琉璃卵形物 1966年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 河南新密文化馆藏

这对琉璃卵形物长4.9至5.5、肚径4.2至4.8厘米,使用无模吹制法制作,形态规整,外形平滑。注:河南省密县,现在改名为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新密市(县级市)。

北宋 方形琉璃舍利塔 1966年河南省密县北宋塔基出土 河南新密文化馆藏

在密县北宋塔基地宫中,除了出土以上琉璃器之外,还出土了三座大小不同的方形三彩琉璃舍利小塔(上两图是其中的两座),均为下面带有须弥座的七层密檐式佛塔,表面皆施褐、黄、绿等釉色,尤其引人关注。据相关记载,宋朝的琉璃瓦、琉璃建筑已经相当精致,水平已经和当代相差无几。

北宋 蓝色磨花高颈琉璃舍利瓶 1966年浙江温州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1966年在浙江省瑞安县慧光塔出土的蓝色磨花高颈琉璃舍利瓶,外口径3.6、内口径1、底径3.2、颈高4.5、通高9厘米,含内容物总重57.8克。此琉璃瓶,宽平折沿,细长颈,球形腹,厚平底。颈部磨刻2道凹弦纹,腹部磨刻流畅的折枝纹,器底深蓝色与器身浅蓝色形成鲜明对比。瓶内贮白色细珠粒舍利。此瓶材质细腻,色泽莹润,造型简洁,具有伊斯兰风格,应为西域输入的玻璃器,是宋代出土玻璃器中的珍品。

宋 蓝色琉璃瓶 1971年安徽无为宋塔地宫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1971年在安徽省无为县城关宋代宝塔底部,出土了一件宋代蓝色琉璃瓶,口径4.6、底径7、高12.2厘米。此瓶行质为圆长颈圆体平底,透明蓝色琉璃,虽内含较多的气泡,但并不影响其透明度。其颈、肩、腹部均磨刻粗壮挺拔的阴线几何纹。从其器形与材质判断应为10—11世纪伊斯兰风格,输入宋朝后用作盛佛陀舍利的宝瓶,埋与佛塔地宫,此琉璃瓶是中世纪难得的伊斯兰玻璃器。

宋 琉璃钗 1954年安徽六安东门外护城河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1954年在安徽省六安市东门外护城河出土的宋代琉璃钗,长19.6、直径0.4厘米,呈双股,乳白色,不透明,头部略向上弧形弯曲,尾部尖状,国产。

北宋 淡绿色花瓣口杯 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最引起轰动的是河北省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定州静志寺塔始建于北魏,后经隋、唐、北宋几次重建,最后一次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定名为“静志寺真身舍利塔”。1969年7月对河北省定州静志寺、净众寺的塔基地宫及几座塔基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琉璃器物,有葫芦形瓶、长颈瓶、绿色侈口碗、淡绿色花瓣口杯、蓝色细颈鼓腹瓶、紫色葡萄串等,品种丰富,数量众多。这些琉璃器,有国产琉璃,也有进口玻璃器,其中紫色琉璃葡萄串很惹人注目,葡萄粒大小不一,有圆形、椭圆形,壁极薄,内中空,颜色以紫色为主,带有白霜,还有少量尚未成熟的半青半紫的颗粒,均半透明,极其逼真。葡萄珠粒以无模吹制法制成,质地不很纯净,杂有白色的旋状纹,表面有黄色锈蚀斑块,应为当地烧造。

北宋 紫色琉璃葡萄 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下面这件琉璃葫芦瓶,高4.3、腹径3.1厘米,呈金黃色,透明度較好,內有气泡,外壁稍有白色风化层。此瓶与玻璃葡萄同时同地出土,都是采用无模吹制法制成。经X射线荧光分析,其主要成份也与玻璃葡萄基本相同,材质应为国产铅钡玻璃。这些琉璃器充分显示了北宋时期琉璃制造的水平。

北宋 琉璃葫芦瓶 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河北定州在北宋时期制瓷业高度发达,是著名定窑所在地,烧造琉璃的主要原料和生产技术是基本具备的,在其附近琉璃器物又大量出土,由此有人推断定州是北宋时期琉璃器的主要产地。当然,这只是推测,具体的宋代琉璃烧制作坊至今还没有发现。苏轼在《独酌试药玉酒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写道:“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盅,规摹定州瓷。”因为古法烧制琉璃需要加入多种助熔剂(即加药),因此琉璃也被称为“药玉”,苏东坡在诗里记载了先以铅和石灰熬煮成琉璃浆,压铸后经冷加工琢磨成琉璃酒杯的过程。

北宋 琉璃碗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北宋和唐代晚期相似,佛教兴盛至极,佛教寺院及佛塔数量多、分布广,大多数佛塔塔基都有地宫,地宫里的供奉品遗物不仅数量丰富、品质极好,而且都有明确的纪年和详细记载,是研究历史、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手材料,极其珍贵。目前已发掘带有纪年的塔基地宫,属北宋和辽代的主要有:河南郑州宋开元寺塔基(976年)、河北定州宋静志寺塔基(977年)、净众院塔基(995年)、河南密县宋法海寺塔基(999年)、北京顺义辽净光寺塔基(1013年)、河南邓州宋福胜寺塔基(1032年)、安徽无为宋代塔基(1036年)、浙江瑞安宋仙岩寺塔基(1043年)、北京房山辽代塔基(1051年)、浙江金华宋万佛塔塔基(1062年)、江苏镇江宋甘露寺塔基(1078年)、浙江宁波宋天封塔地宫(1144年)等,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细致了解。

宋代 琉璃葫芦瓶 河北定州静志寺佛塔地宫出土 定州博物馆藏

和隋唐五代类似,宋代进口的琉璃器依然很多,主要有两个来源渠道,一是西域国家进贡,二是海外贸易。据《宋史● 卷四百九十 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中记载,神宗雍熙元年(984年),大食国人花茶来献花锦…琉璃器;淳化四年(993年),大食人李亚勿、蒲希密来贡,所携物品有象牙…琉璃瓶…数额巨大;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大食蒲押提黎“来贡象牙四株…葡萄各一琉璃瓶,蔷薇四十瓶,贺皇帝登位”(容器也是贡品);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大食陁婆离“进瓮香…碧白琉璃酒器、蔷薇水、千年枣等”;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大食国使臣层伽尼等“奉表贡真珠…琉璃器”;哲宗元韦占四年(1089年)“大食麻罗拔国进奉锦布、象牙、琉璃等物”;据《宋史● 志第七十二●礼二十二(宾礼四)》中记载:“绍兴七年(1137年),三佛齐国乞进章奏赴阙朝见…进贡南珠…琉璃、香药。”,等等。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述当时大食所贡物品计有28种,而“琉璃”、“玻璨”为其重要的方物,赵汝适还在大食属国层拔、弼琶罗、注辇国、白达国、吉慈尼国、芦眉国物产中,载有其所产的“碾花上等琉璃”等。周去非《岭外代答》也谈到大食白达国、吉慈尼国产碾花上等琉璃。 大食即中、西亚阿拉伯国家的统称。

北宋 玻璃瓶 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西域进口

宋代不仅有大量来自阿拉伯的成品玻璃器皿,还进口一些琉璃生产原料。南宋初蔡绦《铁围山丛谈》记道: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瓈母二大篚。玻瓈母者,若今之铁渣,然块大小犹儿拳,人莫知其用,又岁久无籍,且不知其所从来。或云柴世宗显德间大食所贡,又谓真庙朝物也。玻璨母,诸珰以意用煅而摹写之,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其色,而不克自必也。”蔡绦推断北宋进口这些五彩玻璃碎片和其他原料,可能是因为玻璃易碎,不便长途贩运,多有损伤,因其易碎,所以进口这些原料,以便于在国内加工生产。

北宋 玻璃瓶 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和隋唐五代不同,琉璃在宋朝虽然也非常珍贵,但已经不是皇族和王侯将相等贵族专享了,普通的宋朝人,只要有钱也可以享用。南宋赵汝适《诸蕃志》(1225年)中记载有:“琉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大食则添入南鹏砂,故滋润不裂,最耐寒暑,宿水不坏,以此贵重于中国”。可见在宋朝,进口的透明玻璃器依然比国产琉璃更受欢迎。这和瓷器形成鲜明对照,瓷器在宋朝高度发达,各大名窑把宋瓷推上了美学的巅峰,但是宋朝人在日常生活中,更青睐的还是琉璃器。

宋代 细颈鼓腹玻璃瓶 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西域进口

与盛唐崇尚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奢侈外溢、富态丰腴的审美观不同,宋代崇尚低调奢华、细腻幽柔、温和内敛、舒适恬静、文雅精致的生活美学,这在宋朝社会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来,比如汝窑瓷器、文学字画、把玩物品、国产琉璃等等,仅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宋人日常生活的饮食用器、珥簪穿戴等随身饰物,文房用具的几案陈设,曲艺书画的传播熏陶,都显得那么丰饶优雅。据《宋史●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礼二十五》中记载,宋太宗墓中有“太宗玩好弓剑笔砚琴棋之属”随同伴葬;以及《梦粱录●卷十六》记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街市商家尽展“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还有宋徽宗赵佶本人撰写的《大观茶论》,大谈种茶、制茶、品茶、斗茶风尚,加上宋徽宗本人高水平的画、独创的少金体书法,等等,由此可见北宋雅玩风气由上而下,民众自得安逸。

宋代琉璃卷龙

文人墨客描写、歌颂、涉及宋代琉璃的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多得难以胜数。例如,苏东坡在《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中,一句“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把江水描写得像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琉璃一样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宋代诗人张耒,一首《琉璃瓶歌赠晁二》,把这件琉璃多么的来历不凡、多么的珍贵、赠送人多么的不舍、希望对方好好珍惜等心里描写得淋漓尽致。明代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1151年,宋高宗至张俊府第,张俊乃设席供进御筵,筵席所用餐具中,有琉璃圆盘子、琉璃花瓶、琉璃碗等。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瓷器、琉璃等货摊

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细节可以看出,当时的东京汴梁(开封)有不少叫卖瓷器、琉璃器的地摊,说明琉璃已经进入百姓生活。

南宋 琉璃饰品 长2厘米,宽1.4厘米 1974年浙江衢州史绳祖墓出土,浙江衢州文管会藏

宋代的琉璃饰品非常流行,比如琉璃簪子。从出土的文物看,宋代的簪子有金银簪,但琉璃簪子非常流行。据《宋史●志第十八●五行三》中记载:“绍熙元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唐志》琉璃钗钏有流离之兆,亦服妖也,后连年有流徙之厄…咸淳五年,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虽然《唐志》里说琉璃谐音“流离”,被认为寓意不祥,但仍然无法阻止其风靡天下,宋朝时琉璃簪钗广为流行,佩戴琉璃发簪成为风尚,就连里巷妇女等普通市民阶层都可以佩戴得起。

南宋 琉璃簪 长7.9厘米,头径1.2厘米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通常,我们把单根的发叉称为“簪”,双股的发叉称为“钗”。受宋代低调奢华的审美观影响,宋元琉璃簪钗中,以涅白色、涅蓝色、淡蓝色、翠绿色居多。按其式样不同,细分成不同的簪、钗名称,如花头簪、花筒簪、竹节钗、桥梁钗等,均为国产琉璃。下面列几种宋代琉璃簪钗,仅供欣赏。

宋代琉璃钗、琉璃簪及细部

以下三图是从《清明上河图》局部细节放大,可以看看宋代普通市民的发型,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有的还可以隐约看见女人头上的发簪等饰品,至于是不是琉璃的,只能靠猜了。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男人、女人的发型

从上图可以看出,宋代男人的发型,基本上是扎个发髻在脑后,一般不用簪钗,以布巾裹住为主。另据专家介绍,宋朝男的读书人一般在发髻外戴头巾,男的道士扎发使用簪钗。几种宋代男性帽子示意图:

宋代男性帽子示意图

从局部放大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代女人的发式多种多样,一般都使用簪钗和其他头饰,品种丰富。几种宋代女子常见发式示意图:

宋代女子常见发式

《對鏡理紅妝圖》宋 冠梳

戴鳳冠、穿衫裙、掛纓絡的婦女(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壁畫)

戴花冠的宋代婦女(南薰殿舊藏《歷代帝后圖》局部)

关于宋代的琉璃建筑。根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卷一●大内》记载,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据《东京梦华录 ●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记载,相国寺左右有两瓶琉璃塔,寺内有智海、惠林、宝梵、河沙东西塔院,乃出角院舍,各有住持僧官,每遇斋会,凡饮食茶果,动使器皿,虽三五百分,莫不咄嗟而办。以上记载说明东京汴梁的琉璃建筑不少。

程彦林 于北京

搜索更多有关“怎么区分现代琉璃跟古代琉璃?璀璨的琉璃简史,6”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