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点茶的正确手法 宋式点茶的五个步骤和七注七点汤手法

人气:158 ℃/2023-12-22 02:18:56

宋代,宋式点茶发展到极致,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徽宗赵佶,在他的手中,形成了代表宋式点茶“五大步骤”和”七注七点汤”点茶手法的标准程式。

宋徽宗点茶的五大步骤程式。

公元1120年,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叙宋徽宗点茶整个过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次诣平成殿,凤烛龙灯灿然,昼,奇伟万状不可名言,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其中:

1,上命近待取茶具……准备点茶。

2,亲手注汤击拂……开始点茶。

3,白乳浮盏……击拂成乳。

4,而如疏星淡月……出现画面。

5,饮毕,皆顿首谢……分饮。

因此整个过程为,佈席,点茶,成乳,成画,分饮等五大步骤。

第一步,取茶具。……准备点茶。

点茶茶具,按目前现有资料,有风炉,汤瓶,茶筅,釜,鐅,盏托,茶匙,茶勺,茶粉瓶,分饮茶盏等。

第二步,注汤击拂。……开始点茶。

1,注汤。

注汤分静注和动注。

静注,茶艺师一手扶盏将茶盏置于台面,另一手持壶注汤。

动注,又分单动注和多动注,其难度极大,往往在注汤过程中会出现瞬间散灭的茶变之变。

单动注,茶艺师一手托盏受汤,另一手持壶注汤。

多动注,由受茶者双手托盏,茶艺师一手持筅击拂,另一手持壶注汤。

在注汤过程中,茶艺师须根据汤面变化,调整注汤手法,完成“注汤幻茶”。

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汤手法有:环注法,半环注,点注法,滴注法,抖注法,推注法,飘注法,淋注法等八大注汤手法,让盏动,汤动,水动,壶动,通过人动实现动态平衡,使汤面茶变之变的“汤纹水脉”变幻。

2,击拂。

击拂过程中四指持筅,指不露缝。

作W或M型往复击拂运动。

在击拂过程中分底层,中层,上层根据汤面变化分层击拂。

腕动臂不动,要求是和练习古琴,钢琴,月琴,琵琶等乐器手法是一样的。

如果你一时半会练不规范,那么你先用二根筷子练起来,若二根筷子能打到白乳浮、盞,那么这时候一把茶筅在你手上会变得“得心应手”。

第三步,白乳浮盏。……击拂成乳。

从目前看,能“少倾,白乳浮盏”的茶品质量非常好,《大观茶论》云“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茶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白乳浮盏”现象,史书上都有记载,西晋杜育的“煥如积雪”。唐陆羽的“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花,如枣花飘飘然于环池之上,…………皤皤然若积雪耳”。所以,“白乳浮盏”是宋代点茶的重要环节,是点茶是否点得成功的标志之一。

第四步,疏星淡月。……出现画面。

茶汤经高速击拂,产生大量的沫饽和乳花,特别是“七汤法”击拂至第四汤,沫饽量开始超过总体积的一半时,而盏底液体也被击打成颗粒状水珠,以悬浮状的形态存在于沫饽中,随着击拂力不停地被送上液面,产生水痕水迹和堆积的乳花产生反差,以致出现水乳交触奇观,汤纹水脉不停变化,形成转眼即逝的动态画面,尤如花鸟鱼虫走兽,变幻无穷。

“疏星淡月”画面的出现,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一位点茶高手信手拈来的奇观。也表述了宋代点茶在宋徽宗手中达到了时代的巅峰。

第五步,分饮。

宋代点茶,是喝的,把茶点好是为了茶更好喝,啜一口含在口中,随着气泡破裂,尤如茶汤在舌尖跳舞,茶香乳香在口腔一齐并发,让你产生一种“美好而有动感”的享受。而一盏富有诗意般变幻着的画面的茶汤,进入你的口中,让你仿佛沉浸在宋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中。

蔡京的记述宋徽宗在宫庭点茶宴群臣的《延福宫曲宴记》,其五步法点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宋式点茶”程式。五步之间环环紧扣,一气呵成,直至当我们今天重读这段文字“……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直叹其鬼斧神工。

宋徽宗点茶五大步骤过程中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中,有一个七注七点的操作手法,后世把此称为:“七汤法点茶”。

第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

(首先是个茶水比,根据经验,以茶粉品质,茶水比1:30~100,分七次依次注汤,第二是调膏一定要调至起胶,使茶粉的浸出物充分咬合,为击拂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汤,色泽渐开,珠玑磊落。

(液面色泽泛起光亮,珠,小气泡,矶,大气泡。击拂时大小气泡不停泛出,增多,气泡上闪出流彩。)

第三汤,表里洞彻,粟文蟹眼。

(击拂集中在中层,大气泡消失,小气泡均匀,上下层不停翻滾,如粟文蟹眼。)

第四汤,真精华彩,轻云渐生。 (四汤注汤后色差重合,变幻无穷,沫饽气泡重合,水乳交触,气象万千,一条水乳交触线奇观时隐时现,)

第五汤,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

(气泡全部消失,茶的精华显现,乳面出现,银光错落有致,云台起,雨脚落,晴窗细乳,欲待点化,)

第六汤,乳点勃然,缓绕拂动。

(沬饽沾筅,茶筅被沬饽死死咬住,轻轻一提,乳点立现,一圈小点亦应声而起,稍作倾斜,乳面上开出一眼,民间俗称“开天眼”)

第七汤,乳雾汹湧,溢盏而起。

(七汤必须注入足夠的开水,使沬饽白净,此时沬饽开始骤增,乳涛不可阻挡,溢盏而起,如若蔡京《延福宫曲宴记》描述“白云浮盏,而如疏星淡月”。)

七汤法点茶,是《大观茶论》所揭示按当时所研磨茶粉的细度及茶粉内含物在沸水中浸出的速度分次注水,通过击拂工具采用不同的击拂手法,使盏中茶汤在变化过程中的七个阶段展示其阶段性特征的一种方法。

由于七汤法这种点茶方法,能把一款茶的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给了文人雅士在一盏茶汤的汤面有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导致宋代的审美情怀的极致。

宋式点茶,谁都无法穿越到宋代去看个究竟,而留下的资料少而又少。宋代点茶,是我国茶文化的伟大宝库,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索和认知,去传承,去创新,去溶入现代理念和元素,去实现人茶共舞,以达到“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而二宋茶文化又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有待于我们去探挖发掘。而“五步七汤法”程式点茶仅仅是对宋代点茶的一次初探,欢迎大家共同来参与,共同来感受宋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搜索更多有关“点茶的正确手法 宋式点茶的五个步骤和七注七点汤手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