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信行禅师碑小故事 你知道叶法善摄魂以撰碑

人气:179 ℃/2023-12-06 08:36:37

作者:姬健康

《芙蓉女儿诔》无疑是《红楼梦》里篇幅最长、用典最重、意味最深的一首词赋。说作者满怀朴素的阶级感情讴歌、祭奠贾府的一位屈死的丫鬟是今人用经过现代先进思想洗礼后的脑袋观照古人思维言行的结果。一个在封建社会熏染中生活滚爬的士子可能对普通下层民众有着深切的同情,但却以最极致的笔墨将婢女拔高到“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如此世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不说夸张,也是脱离那个时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实际的,曹雪芹也好,谁谁谁也好,都不会有如此超前的思想高度。更何况,“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一个小丫鬟当得起这样“高大上”的比喻吗?所以,祭文意指何人,红学界已有基本的认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名为晴雯,实指黛玉。

其实,即便按照传统红学的理解,抑或曹雪芹家族的什么女眷,这个代言人林黛玉也是无法用“恨比长沙”“惨于羽野”这样厚重的历史典故来形容。一个走向衰败的国公后代的外孙女的爱情悲剧再怎么惨烈也是普通的民间故事,代表不了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任何一桩可记入史册的事件。

但是,红学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个最接近史实的学说,那就是土默热红学。它告诉我们,《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是著有中国古典戏曲巅峰之作《长生殿》的洪昇,而《红楼梦》的诞生正是由“演《长生殿》招祸案”为触发点历经十年谱写成功的,宝、黛、钗的身后自然而然有着《长生殿》男女主人公唐明皇、杨贵妃的影子。我们将《芙蓉女儿诔》祭典的对象与杨贵妃联系起来,一切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了。关于这一点,土默热红学已有太多的著述加以证明,如“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其典直接来源于《长恨歌》,本文就不展开了。

无论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是洪昇的《长生殿》,两位文学巨匠都将杨贵妃的死与登仙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篇诔文中有诸多用词用典借古代神话来比喻主人公的超凡脱俗、羽化成仙,所谓“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十洲记》和《博物志》,说的是西海中的聚窟洲以及东海上的蓬莱仙岛出产却死香和回生药的故事,还有居海岛者年年八月定期可乘木筏去到银河,遇见了牛郎织女。这些神仙故事素材都被洪昇用到了《长生殿》里,杨贵妃原就是蓬莱仙子,与唐明皇的前世孔升真人在月宫相会。假如将这些唯美的神仙题材都用在一个丫鬟身上,显然是说不通的。

写到这儿,现在有一个问题:晴雯死后,小丫鬟说被玉帝召去做了芙蓉花神。为什么偏偏是芙蓉花而不是别的什么花呢?不说晴雯,就说黛玉,之前吟咏过海棠、菊花、桃花,虽在宝玉生日宴上抽到过一支芙蓉花签,大家说只有黛玉配得上芙蓉花,但也没见黛玉专为芙蓉花写过赞美词。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杨玉环的名字身上,芙蓉,又叫荷花,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别名:玉环。所以,小丫鬟说做了芙蓉花神,这才叫真正的名副其实。由此,作者在诔文中写道:

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

“生侪兰蕙”,这四个字使笔者想起了林黛玉形象的塑造,她是由杨贵妃、洪妻、洪表妹林以宁等原型揉合而成的,完全符合小说创作人物的常规;洪昇妻子名黄蕙,字兰次,生与兰蕙结成配偶,洪黄与宝黛一样,也是表兄妹关系,这些都是偶然碰巧的吗?而“死辖芙蓉”确实与所举两典故之原意相差甚远,而“其理则一”却在于两件事都是遇上了仙人,属于神仙中事。

我们先来说说两则典故的传说吧:

李长吉,即唐代“鬼才”诗人李贺。据李商隐所撰《李贺小传》记载,李贺死前,大白天里忽见一红衣人驾着红色苍龙,举着写有古篆或石鼓文的板子,说是天帝要召他去。李贺下床磕头说母亲年老有病,不能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想召你去写记文。况且天上生活还算快乐,没有痛苦啊。李贺独自流泪,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不一会,李贺气绝。

这是一个人死前遇到仙人的故事,至于李贺死后有没有去天帝那儿为白玉楼写记文也就无从知道了。所以说与宝玉相信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还是有差别的。有人说曹雪芹诗追李贺,纵览《红楼梦》全书,不仅不见作诗时有人提到李贺,就是红楼诗风,与李贺也是相差千里。

叶法善(616年—720年),唐朝时最著名的道教天师,活了一百又七岁,无疾而终,羽化成仙;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叶天师祖宗四代皆为道士,新、旧唐书都有《叶法善传》;自唐高宗起,历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始终得到皇帝的尊宠,唐玄宗更是尊他为帝师。叶法善的故事、传说颇多,相传《霓裳羽衣曲》就是他与唐明皇一起游月宫听来的。叶法善“少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唐代诸多文学作品都以他和叔祖叶静能的传说为题材。

“叶法善摄魂以撰碑”乃中国书法史上一件最具传奇、神话色彩的故事,清光绪年间编修的《处州府志》专有记载:

玄宗时,李邕为处州刺史。邕以词翰名世,法善求邕为其祖有道先生国重作碑,邕从之。文成,并请书,弗许。一夕梦法善,请曰:“向辱雄文,光贲泉壤,敢再求书。”邕喜而为书,未竟,钟鸣梦觉,至丁字下数点而止。法善刻毕,持墨本往谢,邕惊曰:“始以为梦,乃真耶!”

后人又传是叶法善夜追其魂而书之,故而其碑既叫“丁丁碑”,又叫“追魂碑”。其实这个故事离芙蓉花神的原意更远,因为这里既没死人,也没神仙出没,只是一个梦,说明叶法善会“厌劾鬼神”,强虏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魂魄来为祖父的碑记展示书法。这样一位道法高超、可以控制人的魂魄的术士其身上究竟还有没有更为传奇的故事呢?回答是有的,其无疾而终后“尸解”成仙的传说更为声名远播。

何谓“尸解”?简单地说,就是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一句话,就是“登仙”。史上最著名、有记载的“尸解”事件就是叶法善“开元八年尸解于景龙观”(见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叶法善传》),而另一件最著名的“尸解”事件不见于史书,却见于中国戏曲史上成就最高的传奇剧本《长生殿》,她的主人公就是杨贵妃,其第三十七出戏就叫《尸解》。贵妃墓中只剩香囊,“尸解上升了。......送归蓬莱仙院。”且上演一场鬼魂与尸身对话的大戏,所谓“月冷黄沙鬼守尸”(《姽婳词》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晴雯当得起吗?黛玉当得起吗?恐怕谁也当不起。

三百多年前的洪昇在《尸解》中唱道:

(杨贵妃)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又谁知千山万水途转修。

可见,“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与芙蓉女儿毫不相干;然而,通过探究,我们不是追踪到了“摄魂碑”背后奇幻的“尸解”故事吗?

搜索更多有关“信行禅师碑小故事 你知道叶法善摄魂以撰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