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牟平区清代时期,民国牟平县志,简注稿四

人气:174 ℃/2024-04-10 04:49:49

牟平县志卷二

地理志

(丙)学校。县学制,旧为学宫书院,今为各学校,分述如左(下):

(一)旧学宫书院

学宫。位于城东南隅。文庙在前,学署在后,为先代旧址。金皇统元年(1141),增筑鼎新;元至顺三年(1332),知州李友直重修;明洪武三年(1370)同知赵天秩、永乐十三年(1415)知州周文鼎、正统三年(1438)知州林元美各重修;成化四年(1468)知州姜琏1增修大成殿;十六年知州邓存德、弘治八年(1495)知州陈宾、十六年知州李津复修;迨嘉靖戊戌(1538)同知间仲宇2改其旧制,始创建先师殿于东,而学署居西,惜功未告竣,忽迁去,董役者因缘为奸3,至丙午岁(1546)倾坍几尽;巡察海道副使李易乃发公帑,命判官刘相、指挥使张柱,为之增修,而张大其旧制,焕然一新;复增购民地,扩其规模,东西凡二十六丈,南北凡三十四丈七尺,又东北隅后,东西广三丈三尺,南北袤四丈五尺,为学正宅园;西北隅外,东西六丈,南北九丈七尺,为训导宅基;同知焦希程撰有记,并绘图于志书,识4广轮5尺丈之数,以防侵占。

注:1.姜琏:原志为“姜连”,应为“姜琏”,后均改。2.间仲宇:间为姓,有误记为“阎”。3.因缘为奸:狼狈为奸。4.识:标志,记号。5.广轮:土地的面积。

当丙午岁(1546),副使李易功既告竣,有学宫前南邻。指挥佥事李若璇,少为庠彦1,习举子业2,比嗣父职,犹喜读书,闻堪舆家谓:“文庙前地忌狭隘,”乃捐其东西广十一丈五尺,南北袤二十四丈五尺之园地以扩之,李易遂以礼褒奖焉。隆万3以来,知州马汝平、苏惟肖、张以翔、王以仁,天启间周宇,崇祯间李鸣环先后修整;清顺治初,知州王之仪因兵燹之余,稍加整理,重修启圣祠暨两庑;康熙七年(1668),学正蒋士萃捐俸重修明伦堂,遂率阖4庠诸生募修两戟门5,暨名宦祠、乡贤祠;乾隆二年(1737),知州周道璇复修;十九年,知州李湖重修大成门、东西两庑暨泮池;嘉庆二年,知州爱星阿修葺;道光十四年(1834),大成殿榱桷(cui jue)6坍落,学正张宗光募修,邑绅常世淦捐资督工,二载告竣;民国十三年(1924),官绅集资巨万7,大加修整,圣殿易新硫璃瓦。此历代建修之沿革大略也。

注:1.少为庠彦:年轻的时候就是有才学德行和名望的人。2.举子业:举业。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3.隆万:隆庆、万历两朝的合称。4.阖:全部。5.戟门:学宫的正门。6.榱桷:屋椽。7.巨万:形容数量巨大。

文庙正殿五间为大成殿宋崇宁四年(1105),诏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后历代皆称先师庙,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定于大门增先师庙额,正殿为大成殿,二门为大成门,殿后为崇圣祠三间原名启圣祠,清雍正元年(1723)改名崇圣祠,殿前为东西两庑各九间,又前为大成门,两旁为戟门宋大观中,庙门增二十四戟,故曰戟门,戟门两旁,西为乡贤祠,东为名宦祠清顺治初年定制,直省府州县建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宫内,又东为忠孝祠清雍正二年(1724)定制,直省府州县于学宫内建忠义、孝弟祠各三间,大成门前为泮池,中有桥,前为棂星门,又前为照壁,两旁为东西黉(hong)门1,大街南为“腾蛟”“起凤”二坊,今圮。云路2左右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黉门西为学署大门,门内有号房3二间,今圮,门右为训导宅,计正房六间,客舍六间,厨房二间,大门北为仪门,内为明伦堂,后为敬一亭,久废,又后为学正宅,计正房三间,东西厢各五间。此学宫旧有之规模也。

注:1.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现在借指学校。2.云路:原比喻仕途、高位。文庙一般修有云路。古时仕子、科举中第荣返故里时,必经云路去文庙祭拜孔子,以示登科及第,光宗耀祖。3.号房:守门人的房舍。

民国十四年(1925)后,迭被军队轮驻,最后驻刘珍年军队,戕伐松柏,毁弃神位,填塞泮池,拆废学署,宫墙任意涂抹,宅舍沦为荒园。二十四年六月,邑绅王采臣、常辑五、勇文卿、王巽斋、曲召棠等十五人,发起缮修学宫工程会,募捐重修,其工程约分三部:(一)将文庙先师暨四配神像,重新装饰,其他神像已经毁坏,一皆易以木主,泮池桥路,门窗木器,整顿一新。(二)学署东院,旧为学正署,现在修补大门,门内新建横墙一道,中设仪门,将明伦堂翻修,改为正厅,厅后另辟一院,就学正斋舍遗址,改建正厅东西厢等,划作县政府第五科用(详前第五科)。(三)学署西院,旧为训导署,民国三年,改建通俗图书馆,中经军队破坏,兹复重加修整,并于馆西添筑新房十六间,概划作民众教育馆用(详前民众教育馆)。此学宫新变之形式也。

又文庙前街南隙地(即明指挥佥事李若璇所捐园地),前驻军队时,作操场用,经缮修学宫工程会重加修整,改充民众体育场(归民众教育馆管理),于南半截凿池植树,又于西北隅筑室三间。

学宫与隙地,重新勘丈,与《州志》所载长阔之数,小有出入,以新勘丈者为凭,《州志》原有图线,已不适用,兹附新图线如左(下):

附 文庙旧列神位表

—大成殿孔子正中南向,颜子、子思子殿东西向,曾子、孟子殿西东向,闵子、冉子雍、端木子、仲子、卜子、有子东序西向,冉子耕、宰子、冉子求、言子、颛孙子、朱子西序东向。

孔子历代谥号祀典表 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皆谥而不名

谥号

祀典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即鲁哀公十七年孔子卒,哀公诔(lei)1之曰尼父。

周敬王四十二年孔子卒,立庙于旧宅

汉元始元年(公元1)

谥褒成宣尼公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过鲁以太牢2祀孔子

后汉永元四年(公元92)

追封褒尊侯

后汉永平二年(59)诏国学祀周公、孔子,十五年(103)东巡至鲁,祀仲尼及七十二弟子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

谥文圣尼父

光和元年(178)置鸿都门学,画先圣及七十二弟子像

隋开皇初尊称先师尼父

梁天监四年(505)建孔子届,诏立州郡学

唐贞观二年(628)尊称先师

东魏兴和三年(541)兖州刺史李珽始建圣像雕塑,十子侍侧

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文宣王

隋开皇初定制州郡学以春秋仲月释奠孔子

乾封元年(666)追封太师

唐贞观二年罢祀周公,尊孔子为先圣,四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二十一年初以先儒配享孔子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追封至圣文宣王

咸亨元年(670)诏州县皆营孔子庙

元大德十一年(1307)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开元八年(720)初定十哲配祀孔子,皆为坐像并特塑曾子像,二十七年定制孔子南面坐,十哲等东西列侍

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至圣先师

宋建隆元年(960)国子监绘先圣先贤先儒像

清顺治二年(1645)追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四年改称至圣先师

大中祥符四年诏州县立孔子庙

咸淳三年(1267)帝诣太学行释奠礼,以颜渊、曾参、孔汲、孟轲配享

元延祐三年(1316)诏春秋释奠孔子,以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配

明洪武十四年(1381)定文庙制,罢塑像,设木主,至嘉靖九年(1530),复诏撤塑像易木主

成化九年(1473)升大祀(以前中祀),至嘉靖九年,复降中祀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再升大祀

民国三年(1914)大总统颁祀孔典礼

二十三年(1934)通令以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定为国定纪念日

注:1.诔:累述死者生前功德以示哀悼并封以称号。2.太牢: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

四配十二哲表

四配十哲。明以前皆称封爵,嘉靖九年改称某圣某子、先贤某子,清因之,复增有子、朱子二哲位

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人。魏正始七年(246)配祀,唐贞观二年(628)称先师,元称兖国复圣公

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人。唐开元八年(720)从祀,宋咸淳三年(1267)配祀,元称郕国1宗圣公

述圣子思子名汲,字子思。宋大观二年(1108)从祀,咸淳三年配祀,元称沂国述圣公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邹人,宋元丰七年(1084)配祀,元称邹国亚圣公

先贤闵子名损,字子骞,鲁人

先贤冉子名耕,字伯牛,鲁人

先贤冉子名雍,字仲弓,鲁人

先贤宰子名予,字子我。鲁人

先贤端木子名赐,字子贡,卫人

先贤冉子名求,字子有,鲁人

先贤仲子名由,字子路,弁人,一作卞人

先贤言子名偃,字子游,吴人。

以上俱唐开元八年从祀

先贤卜子名商,字子夏,魏人,一作卫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从祀,开元八年(720)升哲位

先贤颛孙子名师,字子张,陈人,开元八年从祀,宋咸淳三年(1267)升哲位

先贤有子名若,字子若,一字子有,鲁人。开元八年从祀,清乾隆三年(1738)升哲位

先贤朱子名熹,字元晦,号晦翁,宋婺源人,淳祐元年(1241)从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哲位

注:1.郕国:国名,周武王封其母弟叔武于此,故址在山东宁阳县北方一带。

—两庑。祀先贤先儒,明以前称封爵,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某子、先儒某子,清称先贤先儒,不称子,东庑位皆西向,西庑位皆东向。

东庑先贤表

表内林放、颜何、县亶,明嘉靖九年均撤祀,清雍正二年复。周敦颐、程颢、邵雍,明嘉靖九年称先儒,崇祯十五年改称先贤。

注:以下原为表格式。

公孙侨。复姓,字子产,郑公族,清咸丰七年(1857)祀。

林放。字子邱,鲁人。

原宪。字子思,鲁人,一作宋人。

南宫适。复姓,字子容,鲁人,“适”一作“韬”,一云即南宫敬叔。

商瞿。字子木,鲁人。

漆雕开。复姓,字子开,鲁人,一作字子若,蔡1人。

注:1.蔡:东周春秋蔡国。

司马耕。复姓,字子牛,宋人。

梁鱣。鱣一作鲤,字叔鱼,齐人。

冉孺。孺一作儒,字子鱼,鲁人,一作字子曾。

伯虔。字子析,虔一作处,字子楷,一作字子皙,鲁人。

冉季。字子产,一字子远,鲁人。

漆雕徒父。字子有,一作名从,字子文,一作字子友,鲁人。

漆雕哆。哆一作侈,字子敛,鲁人。

公西赤。复姓,字子华,鲁人。

任不齐。字选,一作字子选,楚人。

公良孺。复姓,字子正,鲁人。

公肩定。复姓,字子中,肩一作坚,中一作仲,鲁人,一作卫人。

鄡(qiao)单。字子家,鲁人,鄡一作鄥。

罕父黑。复姓,字子索,罕一作宰,字子黑,鲁人。

荣旂。旂一作祈,又作祁,字子祺,一作字子祈,鲁人。

左人郢。复姓,字行,一作子行,鲁人。

郑国。字子徒,一作薛邦,字子从,鲁人。

原亢。字子籍,亢一作抗,又作冗,一作原桃,鲁人。

廉洁。字庸,洁一作絜,字子曹,卫人。

叔仲会。复姓,字子期,一作仲叔哙,鲁人,一作晋人。

公西舆如。字子上,一作公西舆,鲁人,一作齐人。

邽巽(gui xun)。巽一作选,又作国选,字子敛,一作字子饮,鲁人。

陈亢。字子亢,一作字子禽,陈人。

琴张。张一作牢,字子开,一作字子张,卫人。

步叔乘。复姓,字子车,齐人,步一作少。

秦非。字子之,鲁人。

颜会。会一作哙,字子声,鲁人。

颜何。字冉,一作字称,鲁人。

县亶(dan)。亶一作丰,字子象,鲁人。

以上俱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祀。

牧皮。鲁人,清雍正二年(1724)祀。

乐正克。孟子弟子,周人,清雍正二年祀。

万章。孟子弟子,齐人,雍正二年祀。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宋道州人,淳祐元年(1241)祀。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宋河南人,淳祐元年祀。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宋范阳人,淳祐三年祀。

西庑先贤表

表内蘧瑗、秦冉,明嘉靖九年均撤祀,清雍正二年复。左邱明、张载、程颐,明嘉靖九年称先儒,崇祯十五年(1642)改称先贤。

注:以下原为表格式。

蘧(qu)瑗。字伯玉,卫人。

澹(dan)台灭明。复姓,字子羽,鲁人。

宓不齐。字子贱,鲁人。

公冶长。复姓,字子长,齐人,一作鲁人,一作字子芝。

公皙哀。复姓,字季次,齐人,皙或作哲,哀作克,次作沉。

高柴。字子羔,一作子皋,又作季高,齐人,一作卫人。

樊须。字子迟,鲁人,一作齐人。

商泽。字子季,一作子秀,鲁人。

巫马施。复姓,字子期,一作子旗,鲁人,一作陈人。

颜辛。辛一作幸,字子柳,鲁人。

曹恤。字子循,蔡人。

公孙龙。字子石,龙一作宠,卫人,一作楚人。

秦商。字子丕,一作不兹,一作丕慈,鲁人,一作楚人。

颜高。字子骄,鲁人,高一作刻,一作亥,一作尅,一作字子乔。

壤驷赤。复姓,字子徒,一作子从,秦人,壤一作穰。

石作蜀。复姓,字子明,一作石姓,字子蜀,秦人,石一作后。

公夏首。复姓,字乘,首一作守,字子乘,鲁人。

后处。字子里,后一作石,字里之,齐人。

奚容蒧(dian)。复姓,字子皙,一作奚蒧,字子偕,鲁人,一作卫人。

颜祖。字襄祖,一作相,字子襄,鲁人。

句井疆。复姓,字子疆,一作字子野,一作字子孟,卫人。

秦祖。字子南,一作子男,鲁人,一作秦人。

县成。字子祺,一作子期,一作子横,鲁人。

公祖句兹。复姓,字子之,鲁人,一作公祖兹。

燕伋。字思,伋一作级,字子思,秦人,一作鲁人。

乐欬(kai)。字子声,欬一作欣,鲁人。

狄黑。字皙,一作皙之,卫人。

孔忠。字子蔑,忠一作弗,孔子兄孟皮之子。

公西蒧。字子上,一作子尚,鲁人,蒧一作减。

颜之仆。字子叔,一作字叔,鲁人。

施之常。字子恒,一作子常,鲁人。

申枨(cheng)。字子周,鲁人,枨一作党,又作棠。

以上俱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祀。

左邱明。复姓,一云左姓,鲁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祀。

秦冉。字子开,鲁人。唐开元二十七年祀。

公明仪。复姓,鲁人,一作齐人。清咸丰三年(1853)祀。

公都子。复姓,孟子弟子,齐人。清雍正二年祀。

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清雍正二年祀。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宋淳祐元年祀。

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宋河南人,淳祐元年祀。

东庑先儒表

表内郑玄、范宁,明嘉靖九年(1530)改祀于乡,清雍正二年(1724)复。

注:以下原为表格式。

公羊高。复姓,子夏弟子,齐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祀。

伏胜。字子贱,汉济南人,唐贞观二十一年祀。

毛亨。汉赵人,清同治二年(1863)祀。

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汉(代)人。

毛苌。汉赵人,亨子1。

注:亨子:今有考证为毛亨侄子。

杜子春。后汉河南缑氏。

郑玄。字康成,后汉北海高密人。

以上俱唐贞观二十一年祀。

诸葛亮。复姓,字孔明,后汉琅邪阳都人,清雍正二年祀。

王通。字仲淹,隋龙门人,明嘉靖九年祀。

韩愈。字退之,唐南阳人,宋元丰七年(1084)祀。

胡瑗。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宋海陵人,明嘉靖九年(1530)祀。

韩琦。学稺圭,宋相州人,清咸丰二年祀。

杨时。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宋将乐人,明弘治八年(1495)祀。

谢良佐。字显道,宋上蔡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祀。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宋洛阳人,清雍正二年祀。

胡安国。字康侯,宋崇安人,明正统二年祀。

李侗。字愿中,世称延平先生,宋剑浦人,清嘉庆六年祀。

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宋金华人,景定二年(1261)祀。

袁燮。字和叔,宋鄞(yin)县1人。清同治七年祀。

黄幹。字直卿,号勉斋,宋闽县2人,清雍正二年祀。

辅广。字汉卿,宋赵州3人,清光绪五年祀。

何基。字子恭,宋金华人,清雍正二年祀。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宋吉水4人,清道光二十三年祀。

王柏。字会之,宋金华人,清雍正二年祀。

刘因。字梦吉,元容城5人,清宣统三年祀。

陈澔(hao)。字可久,号云庄,元都昌6人,清雍正二年祀。

方孝孺。字希直,明台州宁海人,清同治二年祀。

薛瑄。字德温,世称敬轩先生,明河津7人,隆庆五年(1571)祀。

注:1.鄞县:今浙江宁波。2.闽县:福州。3.赵州:今甘肃庆阳。4.吉水:今江西吉安。5.容城:今河北容城县。6.都昌:江西都昌。7.河津:今属山西运城。

胡居仁。字叔心,世称敬斋先生,明余干人,万历十二年祀。

罗钦顺。字允升,世称整庵先生,明泰和人,清雍正二年祀。

吕枬。字仲木,明高陵人,清同治二年祀。

刘宗周。字起东,世称念台先生,明山阴人,清道光二年祀。

孙奇逢。字启泰,世称夏峰先生,清容成人,道光八年祀。

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清余姚人,光绪三十四年祀。

张履祥。字考夫,清桐乡人,同治九年祀。

陆陇其。字稼书,清平湖人,雍正二年祀。

张伯行。字孝先,清仪封人,光绪二年祀。

汤斌。字孔伯,清睢州人,道光三年祀。

颜元。字习斋,清博野人,民国八年祀。

西庑先儒表

表内吴澄,明嘉靖九年罢祀,清乾隆二年复。

注:以下原为表格式。

谷梁赤。复姓,字元始,子夏弟子,鲁人,唐贞观二十一年祀。

高堂生。复姓,字伯,汉博土,鲁人,唐贞观二十一年祀。

董仲舒。汉广川人,元至顺元年祀。

刘德。汉河间王,清光绪二年祀。

后苍。字近君,汉东海郯人,明嘉靖九年祀。

许慎。字叔重,后汉汝南召陵1人,清光绪元年祀。

赵岐。字邠(bin)卿,后汉京兆长陵2人,清宣统二年祀。

范宁。字武子,晋鄢陵3人,一作顺阳4人,唐贞观二十一年祀。

注:1.召陵:今属漯河市。2.长陵:今陕西咸阳。3.鄢陵:属今河南许昌市。4.顺阳:属今河南南阳。

陆贽。字敬舆,唐嘉兴人,清道光六年祀。

范仲淹。字希文,宋邠州人,后徙吴县,清康熙五十三年祀。

欧阳修。复姓,字永叔,宋庐陵1人,明嘉靖九年祀。

司马光。复姓,字君实,宋夏县2人,咸淳三年祀。

游酢(zuo)。字定夫,宋建阳3人,清光绪十八年祀。

吕大临。字与叔,宋汲郡4人,清光绪二十一年祀。

罗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宋延平5人,明隆庆六年(1572)祀。

李纲。字伯纪,宋邵武人,清咸丰元年祀。

张栻。字敬夫,世称南轩先生,宋绵竹人,明景泰二年(1451)祀。

陆九渊。字子静,世称象山先生,宋金溪6人,明嘉靖九年祀。

注:1.庐陵:今吉州永丰县,吉州原属庐陵郡。2.夏县:今属山西。3.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市。4.汲郡:今河南卫辉县。5.延平:今属福建南平市。6.金溪:江西金溪县。

陈淳。字安卿,宋漳州龙溪人,清雍正二年祀。

真德秀。字希元,世称西山先生,宋蒲城人,明正统二年祀。

蔡沈。字仲默,世称九峰先生,宋建阳人,明正统二年祀。

魏了翁。字华父,世称鹤山先生,宋蒲江人,清雍正二年祀。

赵复。字仁甫,世称江汉先生,元德安人,清雍正二年祀。

金履祥。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兰溪人,清雍正二年祀。

陆秀夫。字君实,宋盐城人,清咸丰九年祀。

许衡。字仲平,世称鲁斋先生,元河内人,皇庆二年祀。

吴澄。字幼清,世称草庐先生,元崇仁人,明正统八年祀。

许谦。字益之,世称白云先生,元金华人,清雍正二年祀。

曹端。学正夫,明渑池人。清咸丰十年祀。

陈献章,字公辅,世称白沙先生,明新会人,万历十二年祀。

蔡清。字介夫,明晋江人,清雍正二年祀。

王守仁。宁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余姚人,万历十二年祀。

吕坤。字叔简,世称新吾先生,明宁陵人,清道光六年祀。

黄道周。字幼平,明漳浦人,清道光五年祀。

王夫之。字而农,世称船山先生,清衡阳人,光绪三十四年祀。

陆世仪。字道威,清太仓人,同治十三年祀。

顾炎武。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清昆山人,光绪三十四年祀。

李塨。字刚主,清蠡县人,民国八年祀。

—崇圣祠

原名启圣祠,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孔子父为齐国公,庆历八年(1048)诏于圣殿后立庙奉安1,元至顺元年(1330)加封为启圣王。明嘉靖时去封爵,令天下学宫皆立启圣祠祀叔梁公,清因之,至雍正元年(1723)追封五代皆王爵,合祀于祠,遂更名为崇圣祠,乾隆五年(1740)令祠内并建两庑祀先儒

注:1.奉安:安置神像、神位。

正殿肇圣正中,裕圣、诒圣、昌圣、启圣依次左右列,皆南向

配享先贤孔、颜、孔,殿东西向,曾、孟殿西东向

从祀先儒周、程、蔡,东庑西向,张、朱西庑东向

肇圣王木金父

孔氏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兄,清咸丰七年配

周氏名辅成,宋周敦颐父,明万历二年祀

裕圣王祈父

颜氏名无繇,字路,一作名由,字季路,颜子父

程氏名珦,字伯温,宋程颢、程颐父

诒圣王防叔

曾氏名点,字皙,一作字子皙,曾子父

蔡氏名元定,字季通,宋蔡沈父。

以上皆明嘉靖九年祀

昌圣王伯夏

孔氏名鲤,字子鱼,子思父

张氏名迪,宋张载父,清雍正元年祀

启圣王叔梁纥

孟孙氏名激,字公宜,孟子父

以上皆明嘉靖九年配

朱氏名松,字乔年,宋朱熹父,明嘉靖九年祀

查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大学院1通令,废止祀孔旧典,同年九月,通令保护孔庙及利用庙址之责权,归教育局;十八年十月,通令将大成殿改为孔子庙,于孔子位两旁,设立长龛,所有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各位依次排列。

注:1.大学院:民国十六年,政府成立大学院,统辖全国教育行政和学术机构的最高机关,次年改为教育部。

此外学宫内附设各祠:

名宦祠。祀明知州林元美、汪逢渊,吏目魏世达,清知州刘文淇。

乡贤祠。祀后汉刘宠,明赵仁、俞价、常康、王日新,清李初妍、杨维乔、李挺生、曲圣凝。

忠义孝弟祠。祀明姜瑜、黄柱、张国俊、董国柱、王倓、王槚、宫应蛟、宫若峘、贺绳前、贺永龄、王在镐、王青、卜怀、于乾、傅大亨、曲谐、王柄清、曲复一、苏欲初、苏建乾。

右(上)据《州志》开列,嗣后入祠之典未再举行。现俱废祀。

书院。有新旧书院二:

旧书院在县署前东南小街路北。清乾隆五年(1740),知州周道濬创修,二十三年知州李湖重修,后改为遗爱祠。有田一千数百亩,坐落斗埠村,每岁纳租于官,以作束金膏火1之费。查此项学田,系邑绅曲圣凝所捐施,县署有案可稽,清末废科举,改学制,此田遂移归劝学所管辖,充作经费,民初清丈,实有熟田二千零三十八亩八分二厘。又荒田一百七十九亩三分七厘,二十四年,经勘丈学田委员会重行勘丈,实有田荒、熟共三千零七十七亩八分七厘零八丝。

注:1.束金:束脩之金。旧时入塾的学费。膏火代指维持书院等运行的费用。膏指灯油,火指饮食。

新书院在县署东,即明按察分司旧址。清道光元年(1821),知州吴承端创修,工未及半而去,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州博文复劝捐踵修,邑绅常世淦、常文遴捐资督工,于次年告竣。计大门三间,龙门1三间,东西考棚2各十间,讲堂三间,两旁耳屋各一间,内厅五间,东西厢各三间,后院厨房四间、马棚三间、小屋一间,讲堂西,箭厅3三间。大门外,阔三丈五尺,二门外丈一尺以南,阔四丈,二门内阔十丈二尺,讲堂北阔九丈七尺,内厅后北墙,东西阔八丈七尺,南北通长,南至墙,北至墙,四十八丈五尺。以上丈量,俱除院墙基核算,北墙外余地,东西阔九丈五尺,南北长一丈一尺。清末学制维新,改为县立两等小学,民国三年,县知事邹允中拨款,督同小学校长常瑢基在后院及墙外余地,起筑大楼七间,并修整东西考棚,分设教室,扩为完全多级小学,师范讲习所亦附设其中。

此外有社学4五所:一在东关大街南,一在西关大街南,一在南月城,一在珠塂村,一在泽上村,明成化四年(1468),知州姜琏创设,俱久废。又有社田一百五十一亩三分二厘,亦无考。

注:1.龙门:科举考场的正门。2.考棚:府、直隶州设立的考场。3.箭厅:存放武器的地方。4.社学:指地方小学。清初令各直省的府、州、县置社学,每乡置社学一所,凡近乡子弟,年12岁以上,20岁以下,有志学文者,皆可入学,入学者得免差役。

(二)新学校

县立中学。民国十九年(1930),就东关弥勒寺旧址,加以修葺,创设乡村师范,翌年复改为初级中学,校舍不敷应用,邑绅张颜山慨捐国币万四千元,添筑房宇六十四间。内设数室五,共二十间,教员室共二十间,职员室共十一间,学生宿室共五十六间,学生自治会四间,礼堂五间,办公室三间,图书室三间,理化仪器室三间,游艺室三间,储藏室二间,成绩室一间,饭厅八间,厨房六间,接待室三间,传达室二间,计共校舍一百五十间,连体育场共占地面二十二亩。

县立小学。计共十处:曰城内小学,系就书院旧址改建,又添筑大楼七间;曰午极小学,曰城阴小学,曰冯家小学,均系就地筹款,或购地自筑,或价买民居;曰崖子小学,系借用民房,不支租息;曰午台小学,系就原有庙房改建;曰酒馆小学,亦系就原有庙房改建,近更加筑教室六间;曰瑞泉小学,以停废之私立中学所遗楼房、平房共六十余间改组而成;曰水道小学,曰冶头小学,则皆暂用庙房(以上俱完全小学)。

公立小学。计共五十七处:校舍以东关、武宁、泽上各小学为完善。河东、上庄两校,工程尤大,松泉、范园、大寺各校,就庙殿改造,规模亦颇宏壮(以上亦完全小学)。

(丁)坛庙

▲坛

社稷坛。在城壕外西北隅。明洪武三年(1370),同知赵天秩建,成化二年(1466)知州姜琏增修,弘治七年(1494)知州陈宾重修,清末倾圮,初归县农会作苗圃,后移建设局管理。

先农坛。在东关外。废。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南里许。明洪武三年,同知赵天秩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琏、弘治七年知州陈宾、清嘉庆三年(1798)知州爱星阿各重修。清末亦圮,其地已于民初经官拍卖大半,尚存坛址一亩有余,初归县农会管理,后移建设局。

厉坛。在城东北五里许。明洪武八年(1735)知州李善庆建,成化二年知州姜琏、弘治七年知州陈宾各重修,万历四年(1576)知州苏惟肖始移于城壕畔;又乡厉坛八十一处,明洪武八年知州李善庆创建。俱久废。

▲庙

孔庙(详学校)。

关庙。在城南门里东街。清康熙七年(1668)知州成永健创修,祠北向,大门三间,正殿三间,启圣殿三间,东西厢各三间。咸丰二年(1852),递加封号,四年升入中祠,五年追王三代1,民初又添奉岳忠武2神位,改为关、岳合祠。后于其地设职业学校,十七年(1928)后驻军队,今设第四科。

文昌阁。在学宫东南方城上。明崇祯间,学正刘承业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州廖瑛重建,民十八之乱,刘3军拆除石阶,楹柱亦有摧折,二十四年(1935)六月,修缮学宫工程会补修。

注:1.追王三代:上溯三代封王。2.岳忠武:指岳飞,岳飞死后谥“忠武”。3.刘:指刘珍年。

奎星楼。在文昌阁南。清康熙初,学正蒋士萃重建,民国十八年(1929)刘珍年据城作战,完全拆除。二十四年(1935)六月,缮修学宫土程会重建。

城隍庙。在县署西北。明洪武二年(1369),同知赵天秩建,永乐四年(1406)知州陈希颜、天顺五年(1461)知州李禧、成化八年(1472)同知成礼各重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知州殷家谟募修,邑绅常世淦捐资督工,土木塑绘,粲然更新,民国后被军队占居。

东岳庙。在东关。明万历间建。存。

马神庙。在城内马神庙巷北头。存。

旗纛(dao)庙1。在西关外校场内。废。

注:1.旗纛庙:旗纛指古代军队里的大旗。古代于军队出征、班师、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多祭旗纛之神。

火神庙。在城南门月城内。存。

真武庙。在北门城上。明弘治间,指挥王镇建。存。

八蜡祠。原在西城门北隅,又移于山川坛东,后附祀于刘猛将军庙。废。

刘猛将军庙。在县署东。清嘉庆初建。废。

海神庙。在城北鹤止寨后。建于金、元前,至大四年(1311)重修。存。

龙神庙。在昆嵛山九龙池侧。存。

天后宫。在城北10里。元至元四年(1267)建,至大四年重修。存。

土地祠。原在大堂左,明嘉靖间,知州李光先移仪门左。废。

狱神祠。在监狱内。存。

财神庙。在县署仪门右。存。

东牟侯祠。祀东牟侯刘兴居(详古迹)。

遗爱祠。在城内曹家巷。祀同知龚大良、知州周道濬、李湖、胡道垠。民初改设女子小学,十八年驻兵,二十一年改设区公所,现又驻兵。先是城西三里茶棚,有三公祠,清乾隆间建,祀龚大良、周道濬、李湖,后祠圮,道光间移祀木主于二郎庙之接官厅1,胡道垠祔(fu)2焉,后又移至城内,名遗爱祠,僧王3祠即在其左,现俱存。

注:1.接官厅:古时官员到任时在此休息的临时场所,更衣后再由当地官员迎接入城内官署。2.祔:奉新死者的神主入庙合祭。3.僧王:僧格林沁。在山东被捻军杀害。

节孝祠。在县署前东大街路南(或南小街路北)。有屋三间,现设电话事务所,又添筑四间。

右(上)列坛庙,无论存废,以向例在祀典者为限,《州志》关于庙祀,多录《会典》,未免辞费1,兹附录各坛庙祀日,而尽删全国通典之礼节,盖惟祀日为有司所有事,或不尽同他县也。其祀日如下:先师春秋仲月2上丁日,关帝春秋二仲上戊日及五月十三日。社稷坛春秋仲月上戊日。先农坛仲春亥日。风云雷雨山川坛春秋仲月诹3吉日,厉坛清明日七月望4十月朔5,以城隍6为祭主,城隍专祭,与风云雷雨山川同坛,祭日亦同。文昌二月三日,咸丰六年(1856)更增春秋二祭。奎星文庙丁祭后7,教官致祭。真武春秋致祭。马神春秋仲月甲戊庚日。旗纛霜降日祭于教场8。火神六月二十三日。东岳9春秋仲月上戊日。土地春秋仲月上戊日。八蜡春秋仲月上戊日。刘猛将军腊八日。财神七月二十二日。海神天后宫春秋致祭,名宦祠、乡贤祠均于春秋文庙丁祭毕,遣官分献。节孝祠春秋仲月上戊日。龙神、狱神、东牟侯、遗爱各祠,祭日未详。现俱废祀。

注:1.辞费:说废话,啰嗦。2.春秋仲月:农历2月和8月。仲月指农历每季的第二个月。3.诹:选择。4.望:农历每月初五。5.朔:农历每月初一。6.城隍:守护城池之神。7.奎星文庙丁祭后:在奎星楼的祭祀在文庙祭祀之后进行。丁祭,礼制名。又称“祭丁”。为祭孔之礼。因在上丁日祭而名。8.教场:旧时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9.东岳:东岳大帝,即泰山神。

此外,不在祀典之寺观,公私建筑甚多,如无染院、弥勒寺、荆山寺、黄垒院、显异观,神清观、玄都观、金莲堂、玉虚观、五峰庵等,已详见古迹中,其他书不胜书,姑就较著者略举之:

双凤寺。在县东北3里东牟郡。即牟台与东牟侯祠(各详古迹)所在地。

寿圣院。俗称黄山寺,在县南百有十里黄山后麓。林岚幽邃,引人入胜。

岳姑殿。在县东南40里姑余山巅。姑余山本由麻姑得名,宋建麻姑殿于上(详古迹显异观);今俗称其山曰岳姑顶,山巅建庙曰岳姑殿,祀碧霞元君,虽麻姑祠亦祔于侧,瞻拜者知有岳姑,不知有麻姑矣。

太极宫。俗称岿山庵,在县南30里岿山前。山水明秀,昔人多在此读书。

松泉观。俗称松岚庙,在县东40里龙泉汤西冈。殿宇幽敞;现设小学。

竹林寺。在县西偏北45里竹林山。林泉映带,风景绝佳。

右(上)皆以名胜风景著称,惟创建年代多已失考。

玉泉寺。在六区上杨家东南2里许。相传晋永和九年(353)建。

三清观。在七区正甲夼西2里许皇庵山前。相传太和元年建。考魏晋北魏唐,皆有太和年号,如果太和年建,至晚亦系唐庙。

四础院。在七区台上村西。相传唐建。现设小学。

黄粱寺。俗称金溪院,在六区地口村南2里许,相传唐建。正殿高四丈余,额曰“大雄宝殿”,盛时寺僧达百余人,今则寺僧寥落,院宇荒凉矣。

洪福寺。在四区上庄村西河北岸。相传唐贞观间建。

云峰寺。在二区北辛峪。相传唐建。

兴佛寺。在三区初家村西半里。相传唐建。

右(上)皆以年久著称,虽无原碑可据,而以无染院唐碑及黄垒院碑文(详古迹与金石)证之,可知本县古庙,多建于唐以前,父老所传,非尽诬也。

归化院。在八区北西屋村。有宋乾德七年(969)碑,文多漫灭不可读,惟首行“大宋登州牟平县归化乡铁山里”字样,尚可辩认。

最胜禅院。俗称嵠山院,在七区邱家村东北2里许嵠山。建于赵宋1初叶。有石碣二:一述庙之创建,一勒其长老和尚《灰骨舍利真幢铭》,字迹多不可辨。

注:1.赵宋:指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

崇福寺。一名丛林院,俗称玉林院,在八区玉林镇北4里许。未详建自何时,有宋咸平元年(998)《大德塔幢记》。详金石。

海云院。俗称中庄院,在七区中庄村西3里许。有宋碑一,额曰“敕建海云之院”,碑文中有“宋大中祥符五年壬子十一月十七日立”字样可辨。现以其庙产分设泽上、中庄小学各一处。

梵云院。俗称凤山寺,在九区坦埠村北郐家村西凤山;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赐额(详文献志金石梵云院碑文)。有宋碑一,字多漫灭;额曰“敕赐梵云之院,”碑面首行题“大宋登州牟平县东牟乡凤山梵云囗囗囗囗碑,”末行有“天圣五年”(1027)字样,想系天圣五年重修所立。现已提产办学。

清泉寺。俗称大寺,在城里县署西南。金、元前建。现设小学。

朝元宫。今名三清观,在城里县署西。金大定五年(1165)重修,碑尚存,乡贡进士王庭丙撰文。

石岩寺。俗称龙洞寺,在县南百有十里龙洞山北麓。金、元间重修。现设小学。

龙泉寺。在四区南岘村西3里。金大定三年奉敕牒赐庙额,即《州志》所谓龙门院(原名龙门院,敕赐龙泉寺)。

杏山寺。在九区崔家口西南约4里许。碑字不辨,惟古塔三座,系金时建。庙宇因被火焚,久圮。

定国讲院。在二区林家沟头西南檠山,金大定间敕赐额也。元至正三年(1343)重修,有碑,邑人鞠孝恭撰文。

青龙庵。在六区肖 阝里村东北。金、元间建,现设小学。

福胜寺。在六区崮头村附近。元至元间建。

大圣寺。在六区观水镇。元元贞元年(1295)建。

埠岭观。在四区埠岭观村西首。元大德元年(1297)建。

延寿开国寺。在县东旧南岘社。《府志》云:“皇庆二年(1313)建。”

右(上)宋、金、元古庙,或创建,或重修,各有碑记,惟字迹多泐。又《州志》所载先天观在城东南2里,三教堂在郡城之北,亦皆金时古迹,其遗址久已失考。

垂玉庵。在七区大虎栏西山下。明成化间建。

法华寺。在县南10里。为明邑人宫佩别业,弘治间舍为寺。

草场庵。在岿山西北麓。为明邑人宫应蛟别业,万历间舍为庵。

普照寺。在一区南吕革庄。明万历间建。

广和寺。在四区杜家疃西北半里。清康熙间建。现设小学。

金龙祠。在县南八里金龙山。清乾隆二年(1737)建。道光间改称灵雨观;有碑,为邑人宫卜万撰书。

灵光院。俗称寄骨寺1,在城北门外西北隅。现设小学。

注:1.寄骨寺:为死者暂时寄放棺椁的地方,一般为外乡人。

太平观。在九区坦埠、郐家两村北。由住持创设同化小学。

香嵓院。俗称执炉寺,在九区簸箕掌西北执炉山东麓。

瑞泉院。在十区徐家北寺山上。现设小学。

留僧院。在二区自革庄。现设小学及民众教育馆第二实验区。

三归院。在一区大窑村。现设小学。

卢山院。在一区大窑村东5里卢山。

望杆寺。在二区望杆墩村。

神通庙。一名神清宫,在八区神通庙村。

松山殿。在六区辽上村东里许。

龙涧庵。在烟霞洞南3里。

广济院。在昆嵛山南麓。道光间,邑人宫卜万设馆于此。

右(上)明、清及失考各庙,远近林立,所举不过十分之一,其他多不胜数;尤多者为关帝庙、观音庙、三官庙、三元宫……等,其建筑工程大小不同,要皆足为迷信之证。现已多半改设学校,或充各会所用,年久庙祀将自废也。

(戊)军垒

宁海卫。与宁海州同城。明洪武十年(1377)置,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废。

宁福营。清康熙十九年(1680)置,都司署在县署西大街路北(即废卫旧署),城汛千总1署在大寺巷西首路南,校场(亦称演武厅)原在城东南里许,后移西关外,占地约近百亩,牧马场在昆嵛山中。民初裁废,概归官产拍卖有案,惟校场尚有遗址十余亩,拨归县农会作苗圃,现移第四科管理,马场地数十亩,原归县农会,现亦价卖于造林会社。

注:1.汛千总:清入关,陆续收编了部分明朝军队,以营为单位,以绿旗为旗号,称绿营。绿营兵分汛驻防,各汛设千总、把总。

金山备御千户所。在城东北40里,属宁海卫左所。原有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三尺,阔五尺,门二:东曰宁波,南曰迎恩。久废。

清泉寨备御百户所。在城西北40里,属宁海卫后所。原有石城。久废。

沿海敦堡。据《府志》云:“旧宁海卫墩堡十二,金山所墩五堡二,清泉寨墩二。今城南沿海,惟小龙、草岛、黑虎、峰山、蜂窝、浪暖、大湾、白沙、万家、港东、城子十一处;城北沿海,惟清泉、石沟、草埠、马山、貉子、骆驼、戏山、石岘、小凤、侯至山、金山、安澜、庙后、小峰、太平十五处。”俱久废。

(己)桥梁

本县河流虽多,所架桥梁,类皆冬修夏拆,固定者甚少。

兹据采访所得,现有固定之桥梁如左(下):

通仙桥。在城东门外护城河。原系人民自建,圯后重修,近由建设局加宽修整。

瞻恩桥。在城西门外护城河。明洪武十年(1377)建,嘉靖及清康熙、同治间各重修,近由建设局加宽修整。

来薰桥。在城南门外护城河。清同治、光绪间各重修,近由建设局加宽修整。

玄武桥。在城北门外护城河。旧为虹式砖桥,后改平面石桥,清末,城区董事会重修,近由建设局加宽修整。

牟夏路桥。在城西门外护城河。旧有小石桥通西关南头,近由建设局加宽修整。

牟黄路桥。在城东门外护城河。建设局建。

牛心桥。在城西北隅,护城河由桥下西北流。旧有石桥,民国十八年(1929),为刘珍年拆毁,近由建设局重修。

七里店桥。在城西7里鱼鸟河。建设局建。

泥沟河桥。在城东南百里泥沟村南黄垒河。民国二十年建设局建。

崖后西桥。在城西南120里崖后村西崖后河。建设局建。

孙家滩桥。在城西30里孙家滩南河。建设局建。现被水冲塌,正议重修。

浪荡河桥。在城西39里于家滩东浪荡河。邑人周善士募修。

垛夼桥。在城西北50里七夼村南垛夼沟。旅烟绅商募修。

松石桥。在城东南40里,原桥久圮,民国二十四年(1935),邑人黄至善重修。

右(上)除泥沟河桥系木桥外,余俱系石桥。又《州志》列有沁水桥、五丈河桥、道亭河桥,查沁水桥在城东4里,亦系冬修夏拆之桥;五丈河桥在城西约9里,河涸,石桥已与地平;道亭河桥疑即垛河桥,在城西南百里余,向极壮观,后经大水冲塌,现正议修而未果也。

(庚)仓廒

明洪武三年(1370),命州县设预备仓,以赈凶荒1。本县预备仓,旧有城内宣化坊及杏林社、双林社、玉林社、千金社五所,弘治间,知州陈宾犹修举焉,至嘉靖后,五仓俱废。又有常丰仓在县署东,金山军储仓在金山所,各设大使攒典等主其事,俱久裁废。

注:1.凶荒:灾荒。

清初,常平仓设县署西北,原有仓廒百间,同治时尚存八廒:曰盈丰廒、煎廒、后大廒、永丰廒、大有廒、万有廒、常有廒、广有廒,共三十八间,额存仓谷三万九千石;社仓在同治时,尚有牟山社、上现社、汉村社、崮山社、善山社、龙门社、莒城社、龙泉社、南黄社、辛峪社、山前社十一处,共额存谷五百石、䅟八百三十三石七斗一升、黄豆三十三石五升。至光绪末,仓谷变价,所有常平仓、社仓均作废。民国二十二年者,省令各县建仓积谷,本县仓谷,按田赋每两带征银元二角五分,刻1已征齐;仓廒正在筹办中。

注:1.刻:现在。

(辛)会所

县商会。民国十七年(1928),就原买北门里民房,以会中公积八千元,由会长王乃绎、副会长杨鸿堦(jie)督工,起筑正楼房五间,东厢楼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外院照壁一,两旁北为储存室,南为厕所,大门东向。

红卍字会。创设于民国十六年,原系借用民房开办;十九年,在西门里常家巷购得会址一处,面积一亩六分,二十年春,就原有旧屋修葺增建,计正房三层,厢房四座,与仓库共四十间,逾二年,复于后层中层,加筑楼正房十四间,楼厢房六间,仁济医院即附于会舍前层。

恤养院。在城东里许,为红卍字会所建筑。基址十八亩半,建筑设计,分三期完成。第一期自民国二十二年春兴工,至冬初落成,计楼房百二十间、平房二十五间,大门为平房九间,前院之中,拓为椭圆形之广场,丛植花木,场之中间,留作将来为大慈善家铸造铜像之地。广场后东西有亭二,一为镌刻捐助基金姓名纪念碑,一为钟亭1,稍后建方楼一座,共计三十六间,上为礼堂,可容五百余人,下分客厅、故去董事祀室及董事院长与各科办公室,檐前有额,题“老安少怀2”四字,屋顶露台前檐,高树旗帜,后置钟亭,此为全院之主房。院之东南,为平房三间,作浴室,其北接建楼厢十二间,为儿童图书室,又接建平房五间,为厨房,再北楼厢十间,暂作教室,院之西南,平房一处,为仓库与车房,其北接建楼厢十二间,上为学校成绩展览室,下为工厂出品陈列室,又北平房五间暂作职员室,再北楼房十间,另设界墙,内为育婴部,墙外设云板3一面,男女职员至此为界,遇有传达时,击云板为号,院内除供育婴分配外,又附设养病室。上述前院之房,乃东西相对,左右整齐,其后则东西射直,共建楼房四十间,中分为二:东部上下二十间,分设男孤4寝室、餐室、盥室,西部上下二十间,亦属育婴部之内。此现在配置之大概也。

注:1.钟亭:悬挂铜或铁制的大钟,报警、报时或召集时敲击作为信号。2.老安少怀:让老人得以安定,小孩得以安抚。3.云板:击奏体鸣乐器。也称“钟板”、“响板”、“铁板”、“云版”。俗称“点”。铁铸厚板,通常制作成云形。上系绳,悬而用槌击板发声。旧时官署用来召集群众或富有的大家族有事通知内宅有敲击之用。2.男孤:男性孤儿。

院中慈业,凡分六部:一育婴、二孤儿、三恤嫠(li)1、四恤产2、五残废、六老羸,因利局3亦附焉。其救济区域,以鲁东为范围,故建设宏深,以广容纳之量。现已举办者,为育婴、孤儿、恤嫠、恤产四部,至残废、老羸两部,尚待第二期建筑完成。

注:1.嫠:寡妇。2.恤产:用于贫妇生育场所。3.因利局:古代类似贷款的慈善机构,也称借钱局。

以下为建筑影片(略)。县政府、文庙、民国队部(即州同旧署)、公安局(即三清观庙址)、民众教育馆(即训导旧署)、县立中学(即弥勒寺旧址)、县立城内小学(即牟平书院旧址)、县立午极小学、县立酒馆小学、县立瑞泉小学(即寺山瑞泉中学旧校)、商会、红卍字分会、恤养院(红卍字分会建)。

搜索更多有关“牟平区清代时期,民国牟平县志,简注稿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