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向秀丽什么精神?以血肉之躯拦截一场大火

人气:348 ℃/2023-12-28 08:57:33

在上世纪60-90年代,全国各地的小学生都会在语文课上学到一篇讲述救火女英雄向秀丽的事迹的课文《向秀丽》,并常常在教室或走廊上看到她的照片与雷锋、赖宁等人的照片并排悬挂。

救火英雄向秀丽烈士

照片上的向秀丽,面容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秀丽”,轻启的微笑中透露出干练的脸庞和明澈的眼神,无不传达着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子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冀。

然而,1958年冬季里一场突发的事故,把向秀丽对人生的探索和希望无情地先按下“暂停”,又从“暂停”变成了终止;人们对向秀丽容貌的记忆,也永远地定格在这张传递着美好和希望的照片上。

她从苦难中走来

1933年5月13日,向秀丽出生于广州一户贫穷的工人家庭。那年年初,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山海关,在二月份的热河抗战中,中国军队的失败,导致东北全境都陷入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在南方,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和中央苏区展开疯狂的第四、第五次大围剿,左倾路线的主导,使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踏上了长征的艰难旅程。

1933年,广州街头的肉铺

在举国动荡、民生普遍凋敝的大背景下,有兄弟姐妹共13人的向秀丽家的日子也过得举步维艰,全家人连吃顿饱饭的滋味都难以体会。由于没钱寻医问药,向秀丽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先后病逝。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前夕,向秀丽一家随着当时逃难的流民一起,徒步数日到了距离广州100公里的肇庆,在那里暂时安顿下来。

背井离乡、举目无亲的日子,艰难可想而知。1943年,父母实在无力抚养正在长身体的向秀丽,便把10岁的她送到一户地主家里做“养女”,想着在人家家里,她至少能够活下去。说起来是养女,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童工一样,小小的秀丽在地主家里饱尝了生存的不易。

旧社会的童工

身材本就因营养不良而非常瘦小的她不仅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干各种家务,还要经常遭受地主婆的无端欺侮和打骂。10岁的小女孩尚没有反抗的能力,为了活命,为了吃饭,她只能咬牙忍耐。

“如果不是为了让秀丽吃饱肚子,谁又愿意将自己的骨肉拱手让人去当佣人呢?”向秀丽的母亲如是说。

1945年8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中国。随着广州回到祖国怀抱,向秀丽的父母也把她从地主家领出来,一家人终于回到广州的家里。

1948年,15岁的向秀丽开始工作了,成为广州和平制药厂的一名临时工。她年纪虽小,但早已饱尝生存不易的经历,使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虽然只是临时工,她却以最为饱满的热情和精神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庆祝广州解放

很多成年人眼里枯燥、乏味的工作,向秀丽却以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去学习和探索能够接触到的一切,从中学到新的东西。由于表现优异,她很快就被吸纳为正式员工,开始了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中的一员。

1952年,和平制药厂所在的广州市荔湾区党委派工作组进厂,发动工人准备建立工会时,向秀丽在全厂工人中第一个提出加入工会,引起了组织注意。

原本领取计件工资的向秀丽,加入工会后,因为在工会的工作时间占用了原本的工作时间,她拿到的报酬也比之前少了很多。可是,当组织上准备对她给予补偿时,却被向秀丽拒绝了。她说:

“革命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工会工作是为解救穷苦工人阶级的工作,虽然我的工资比之前少了一半,但是相比解放之前,我觉得我的生活过得好多了!”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年仅21岁的向秀丽在1954年成为了一名工会干部,并在这一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两年后,向秀丽工作的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她成了新单位的一名包装工人。

何济公药厂商标

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向秀丽一直以来在工作上的认真负责和政治上的积极上进,使她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1958年10月31日,25岁的向秀丽终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有了“预备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向秀丽在工作上更卖力、也更有盼头了。

如花的生命在一场事故中停止绽放

1958年12月13日夜,已经通过学习成为一名制药工人的向秀丽,和两名同事罗秀明、蔡秋梅一起,在位于药厂四楼的化工车间,加班加点赶制一种名为“******硫氧嘧啶”的化学药剂。

意外,常常来的猝不及防。

当女工罗秀明把刚刚从仓库领来的25公斤装的纯酒精往地上放时,酒精瓶底突然毫无预兆地破裂,大量液态酒精瞬间像决堤的河水一样在车间的地板上肆意流淌。

秀丽的“秀丽”

由于燃烧着的煤炉尚未来得及熄灭,酒精燃点又低,一接触到煤炉的热气便立刻燃烧起来,车间这头酒精流散的地方瞬间就成了一片火海。

更加危急的是,在距离酒精流泄处不到4米的地方,还存放着7桶60公斤装的金属钠,全部浸在煤油里。稍微了解化学的人都知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白色金属,只要周围温度达到100度就能燃烧,量大时便会发生爆炸。

如果车间里的这些金属钠被引燃发生爆炸,那么不仅包括她们几人在内的整个药厂会毁于一旦,药厂周围分布的商铺、学校和居民区也势必遭到这飞来横祸。

熟谙这一危险的向秀丽,在第一时间出于本能地用帽子、围裙等手边够得着的物品把酒精拨向远离金属钠的方向。但由于火势凶猛,她用来拨酒精的物品很快付之一炬。向秀丽来不及多想,直接徒手阻拦酒精的流向。

可是,熊熊烈火并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停止它破坏的脚步。向秀丽很快就身陷火海,双手已经被烧焦的她,为了挡住火焰向金属钠的方向延伸,竟然拼尽全力扑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在酒精和金属钠之间横亘成了一堵“防火墙”。

她的两个同事,一人拼命呼喊求救,一人则试图把装金属钠的煤油桶挪到远一点的地方。

当蔡秋梅挪走两个桶之后,看到几乎成了火人的向秀丽,不禁大惊失色地喊道:“阿丽,你身上着火了,快走吧!”说着就冲到向秀丽身边准备扑灭她身上的火。

向秀丽却一把把她推开,忍着剧痛说:“别管我,快去叫人救火!”

火流仍在随着酒精的流动而肆虐,向秀丽的身体始终挡在大火面前,为同事们挪走金属钠和叫人救火赢得宝贵的时间。

终于,在金属钠已经冒起白烟时,它们终于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也终于等闻声赶来的救援人员。而执意把自己身的身躯作为“防火墙”的向秀丽,却已经被烧得不成人样……

她还是走了,但她的精神,留下了

向秀丽被送往医院时,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她的下半身被严重烧伤,由于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阻挡火势,两条腿已经僵直到难以弯曲的程度。更令人不忍的是,她的膝盖处,被烧得几乎可以看见骨头。

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向秀丽全身的烧伤面积达67.25%,其中二度、三度烧伤占到64.75%。

向秀丽在医院抢救时的照片

她在医院躺了三天三夜才从昏迷中醒来。然而,全身裹满白纱布的向秀丽,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关心自己的伤情,而是询问前来探望她的党支部书记:“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受到损失?”

在得知大火被及时扑灭,工厂也没有受到更大损失时,她又轻声地安慰母亲说:“没有烧到工厂,我就安心了。”

向秀丽以一己之躯阻挡火势,保护工厂和人民群众及财产免受损失的事迹传出后,广州城沸腾了。

广州市政府安排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全市最著名的皮肤科以及治疗烧伤的权威专家共计20余位,对向秀丽进行会诊,并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小组,对向秀丽进行抢救和治疗。

人民群众听说了向秀丽的英勇事迹,很多人自发到医院看望她,要为她献血,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她捐皮。

躺在病床上的向秀丽,以她的坚强和乐观不断打动着为她治疗的医生。由于烧伤严重,她需要不断地输液、打针、输血,不断地把患处的腐肉去除,然后再进行重新植皮,过程有多复杂和漫长,病人就有多痛苦和煎熬。

可向秀丽却从不因为这些而难过。每次从昏睡中醒来之后,她第一件事就是问医生:“我还要多久能下地,我还有多久可以工作?”

对于治疗过程所带来的痛苦,她一直咬紧牙关忍受着,实在忍不住了,就让护士打开收音机,把声音开大一些,好盖住她那其实十分微弱的呻吟。

人民群众向向秀丽学习

向秀丽的丈夫是位火车驾驶员。当丈夫在换班之际去看望她时,却受到她的批评,因为她不希望丈夫为她分心,影响工作。

遗憾的是,尽管有全广州市最好的医生为她诊疗,尽管向秀丽一心渴望早日康复,好早点返回工作岗位,死神却还是没有放过这位坚强、乐观的年轻女子,只留下年仅2岁的儿子和丈夫相依为命。

在入院后的第33天,1959年1月15日清晨,向秀丽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沉沉地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三天后,中共广州市委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向秀丽烈士的感人事迹一经报道,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一股向她学习的热潮。林伯渠、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人纷纷为向秀丽题词、写诗,纪念这位年纪轻轻却英勇无比的革命斗士。

董必武为她题诗:

“烈物燃烧势甚危,纵身扑火不犹疑。

谨防爆炸将旁及,忍受燔包强自持。

风格在于维大局,精诚所到树红旗。

重伤百药都无效,忘我仪型永世垂!”

郭沫若则评价她:

“你全身都化为了光,你是英勇的献身精神的形象,酒精哪能够毁灭你啊,而是使你永生在人们心上。”

后来同样成为革命烈士的雷锋

比向秀丽小7岁的雷锋在看到向秀丽的相关报道后,在他的日记中深情地写道:

“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坚定的阶级立场,敢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勇牺牲的精神……”

根据向秀丽的事迹改编的连环画也很快出版,成了当时人们争相传阅的读物。街头巷尾,人们都为向秀丽奋不顾身、舍小为大的精神啧啧称奇。

今人的质疑:向秀丽究竟值不值?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又何尝不是这样?

周总理与基辛格

她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文化,可是在旧社会十几年艰难困苦的成长经历,使她懂得新社会的和平环境和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也就更加珍视当下的一切。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具有前所未有的改善的今天,对于向秀丽的牺牲却出现了一小部分质疑的声音。他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向秀丽太傻了,她才25岁,完全没有必要以命相搏。

对于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生命意识均居于我国历史最高点的现代人来说,这样的想法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这样说的人却未必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时间根本不容许现场的人们去做过多的权衡和考虑。她们一心想做的,只是阻止酒精引起的火苗与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的相遇。

即使今天以事后的眼光回溯,假如她们没能成功阻止,那么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人们又会在报纸上读到什么样的报道呢?

正是这种不得不凭本能迅速采取行动的境况,才能够最为彻底地暴露一个人最真实的自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大多数共产党员一样,向秀丽这种在危急时刻完全“忘我”的本能意识,是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我相信,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平时虽然看不出子丑寅卯,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时光会老却人们的容颜,沉淀历史的尘埃,却也能够淬炼出支撑国家、民族和社会前行的真正精神食粮。

向秀丽为保护工厂和人民群众及财产免受损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防火墙”,避免了更大的灾难的发生,也使自己的生命在生物学上停滞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永生。

1982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向秀丽,把位于下九路何济公药厂的楼宇命名为“秀丽楼”,并把当时化工车间所在的上九路、下九路一带命名为“秀丽街”。

在广州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有不少以“秀丽”命名的街道、商场、楼宇。人们以这种“延续时间、跨越空间”的方式,纪念这位将如花的生命定格在25岁的救火英雄。每一个知道她的事迹的人,都会把她的名字和精神传递下去,也会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条件。

2009年9月10日,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的一位

现在,距离向秀丽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向秀丽”这个名字和她的精神依然在人们口头和心间传递,感动和感染着更多朴实而平凡的人们。

搜索更多有关“向秀丽什么精神?以血肉之躯拦截一场大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