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明清科举举人,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

人气:471 ℃/2023-11-01 00:17:38

据《海虞翁氏族谱》记载,翁氏本出于姬姓,周昭王封其庶子于翁山,遂以为氏。元至元年间(1335-1340),居住于杭州钱塘的翁氏一支徙居于姑苏平江(即苏州),是为翁氏迁苏州之始。明初,居住于苏州长洲相州里的翁寿一的小儿子翁景阳,因家贫入赘于常熟县西南的璇洲里村,翁景阳为翁氏常熟始迁祖。

翁氏定居常熟后世代耕读传家,经过七代人的不懈努力,到明万历年间,终于通过科举而入仕,“远有代序,多闻人,” 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成为海内闻名的世家望族。明清时期,常熟翁氏先后十二人进士及第,特别是翁心存父子两代为两朝宰相、再世帝师、三子公卿、四代翰苑,翁同龢与翁曾源叔侄状元,使翁氏家族成为名闻全国的著名官宦世家,翁氏也是常熟“翁、蒋、庞、杨、季、归、言、屈”八大姓中最富盛名的甲科世家之一。

翁心存故居——绿衣堂

翁同龢纪念馆

翁同龢——知止斋

翁同书故居

翁瑞,翁景阳曾孙,翁廷秀子。翁瑞生有三子:翁臣、翁卿、翁相。其中,翁卿子翁拱极,是翁氏迁居常熟后第一个有科举功名的人,但也只不过是常熟县学生员。翁拱极生有四子:长子翁蕙祥,是县学诸生,有学行;次子翁宪祥,进士;三子翁懋祥,字兆嘉,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科举人;授浙江淳县知县,官至山东滨州知州;四子翁应祥,字兆吉,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举人,仕至无锡县学教谕;五子翁愈祥,进士。

翁宪祥,翁景阳来孙,翁廷秀玄孙,翁瑞曾孙,翁卿孙,翁拱极次子,字兆隆,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进士,除浙江鄞县知县,有能声,擢礼科给事中,转吏科都给事中掌外计,升太常寺少卿,请假归里,迁通政司通政,使命未下而卒。子:翁汉麐、翁毓芳、翁汉漇。翁汉麐,字子安,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举人,与民族英雄史可法交往甚密;翁汉漇,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举人。

翁愈祥,翁拱极第五子,字兆和,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进士,授山东邹平县知县,迁浙江会稽县,调直隶清丰等县,召为稽勋司郎中,卒于道,士论惜之。翁愈祥通籍数年,为官清正廉洁,四壁萧然,尝署其门曰:“苞苴未许谁人到,清介惟应比户知。”

翁长庸,翁景阳晜孙,翁廷秀来孙,翁瑞玄孙,翁臣曾孙,翁万春嗣子,字玉宇。翁长庸本姓邹,先世汴人,翁万春妻子本是翁长庸生母的胞姐,因无子,遂以其妻姐的儿子为嗣。 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长芦盐运使、河南参政,“临事谨慎,待百姓如家人。” 迁按察使不就,遂告归。翁长庸为官清廉,休政后,一如其为诸生时,家中一贫如洗。

翁叔元,翁景阳仍孙,翁廷秀晜孙,翁瑞来孙,翁卿玄孙,翁拱极曾孙,翁宪祥孙,翁毓芳子,初名翁梅,更名翁旃,字宝林,又字静乡,号铁庵,年幼时家贫,为诸生,“被黜,冒籍永平。在京与苏苞九翔凤夜行执火,爇两手,谓苏曰:“朝廷若挂穷民榜,天下无如我二人。” 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第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馆试第一,文望甚著,与韩菼齐名。累迁国子监祭酒,洊擢吏部侍郎,迁工部尚书,调任邢部尚书,平反全活甚众,移疾归而卒。

刑部尚书翁叔元(1633-1701)

清史稿评价曰:“叔元爱才而褊隘,何焯在门下,初甚赏之;叔元疏劾汤斌,焯请削门生籍,叔元摈之,竟不得成名。以是为世所诮云。” 著有《铁庵文稿》、《梵园诗集》等。从兄翁需,字云将,翁蕙祥孙,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举人,由和州教谕仕至上杭县知县。

翁叔元、胡会恩行书

翁与之,翁景阳云孙,翁廷秀仍孙,翁瑞晜孙,翁卿来孙,翁拱极玄孙,翁蕙祥曾孙,翁晋子,字曰可,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进士,仕至福建海澄县知县。

翁大中,翁长庸子,字林一,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进士,授福建上杭县知县,为官有乃父风,卒于官。

翁咸封,翁大中五世孙,翁谦子,字子晋,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举人,官海州学正,与知州唐仲冕建石梅书院,卒,祀名宦。子:翁人镜、翁心存。海州知州唐仲冕见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终使其成名。

翁心存,翁大中六世孙,翁谦孙,翁咸封子,字二銘,号邃庵,别号千日醉道人。翁心存年轻时家境贫寒,二十四岁时还是一名贫困的秀才,他曾在祭灶诗中表达了这种困境:“微禄但能邀主簿,浊醪何惜请比邻。” 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会试,大学士英和欲以翁心存为状元,但是时任吏部尚书、会试正考官汪廷珍则主张以广东人吕龙光为状元,恰逢斯时英和哮喘病发,“精神委顿,进卷之期又迫,遂请同事公定元卷,竟将翁心存卷抑置,而粤士吕龙光魁多士矣。”虽然此科翁心存即将到手的状元不翼而飞,仅中第二甲第三名进士,但是,他的第四子翁同龢及长孙翁曾源均为状元,“可见郁之愈久,发之愈光,驰骤名场,原不嫌暂时少屈也。”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1791-1862)

翁心存进士及第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擢右春坊右中允,出为提督广东学政,迁上书房行走,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大理寺少卿。道光十八年(1838),以母老乞养。家居十年,终母丧。道光(1849)二十九年,至京,仍入直上书房,授八阿哥读书,补国子监祭酒,擢历内阁学士,转工部侍郎,移户部。咸丰元年((1851)擢工部尚书。咸丰三年(1854),调刑部尚书,转调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因太平天国革命发簪迅速,清廷财政捉襟见肘,朝廷议论发行钞票,翁心存疏言:“军营搭放票钞,诸多窒碍。钞币之法,施行当有次第,此时甫经颁发,并未试用,势难骤用之军营。”咸丰帝认为他有意阻挠,适逢言官疏奏通州捕役勾结土匪行劫,命刑部侍郎文瑞会审得实,翁心存以徇庇革职。 咸丰四年(1854),起授吏部左侍郎,转调户部右侍郎,擢兵部尚书,调吏部。咸丰八年(1858),拜体仁阁大学士兼管户部。翌年,致政。咸丰十一年(1861),起复,以大学士衔管理工部。同治元年(1862),卒,赠太保,谥文端。

翁心存楷书书法

翁心存纂修有《宣宗成皇帝实录》,著有《知止斋诗集》等,子四:翁同书、翁音保、翁同爵、翁同龢;孙五:翁曾源、翁曾纯、翁曾荣、翁曾桂、翁曾翰;曾孙翁斌孙。

翁同书,翁心存长子,字药房,又字祖庚,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广东乡试主考官,提督贵州学政,入为右春坊右中允,晋翰林院侍讲与侍读学士,迁詹事府少詹事,擢詹事,官至安徽巡抚。同治元年(1863),因镇压太平天国不力,被曾国藩劾奏,褫职问罪,后遣戌新疆。卒,复原官,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文勤。子翁曾源、翁曾文、翁曾桂。

安徽巡抚翁同书(1810-1865)

翁同爵,翁心存次子,字玉圃,附贡生,以父荫授兵部至方司主事,历官武选司员外郎、马馆监督、湖南盐法常宝道、署湖南按察使、署湖南布政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赏戴花翎、陕西巡抚、湖广总督署湖北巡抚,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坐衔)。子翁曾纯,孙翁奎孙。

督察院副都御史翁同爵(1814-1877)

翁同龢,翁心存第四子,字叔平、瓶生,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典试陕甘,授陕西提督学政,乞病回京。同治元年,擢赞善,典试山西,丁父忧归,服阕,转中允。光绪元年(1875),署刑部右侍郎,翌年,迁户部,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刑部尚书,调任工部。光绪七年(1881),加太子太保,八年,命充军机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户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

两代帝师翁同龢(1830-1904)

翁同龢历仕三朝,两代帝师,是晚清著名的朝廷重臣和帝党领袖。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再此垂帘听政,诏令翁同龢开缺回籍,十月,又下诏:“翁同龢授读以来,辅导无方,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至甲午年中东之役,信口侈陈,任意怂恿。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罪无可逭。事后追维,深堪痛恨!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光绪三十年(1904),卒於家,年七十有五。宣统元年(1909),诏复原官,追谥文恭。

晚清名臣翁同龢

翁同龢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自成一家,堪称一代宗师。戊戌政变后,翁同龢被软禁家居,心情十分郁闷,每天在家写十余幅字消遣,即使是亲朋好友求字,也很少回应。当“时浙人朱某为常熟令,百计请托,求片楮而不可得,朱恚甚,而无如何也。戊戌政变,康、梁既败,西后追念旧憾,谓康氏进身由于松禅之保荐,并有胜臣十倍之语,乃谕将松禅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于是朱某日往翁氏之第,每往,必严词询察门仆,谓中堂起居动作,皆须察问,公事如此,不得不然。仆人以告,松禅忿极,乃每日作小简,内书:翁某今日须往后院走动,请老父台核示;又云:翁某今日洗足,请老父台驾临看管等语。翁意盖欲藉此以窘之也。朱得简大喜,以白绫裱成合锦条幅,悬于花厅。绅士有来谒见者,见之以告松禅。松禅大窘,命人往言,欲将原简收回,朱谓此是中堂亲笔,不易购得,若必欲收回,须以屏对十副为交易之品。松禅无可如何,乃书一屏一对以交换之。” 著有《瓶庐诗稿》8卷、《文稿》20卷。

翁同龢书法作品

翁同龢书法作品

翁曾源,翁同书长子,字仲渊,同治二年(1863)癸亥科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官国史馆纂修,掌修国史,旋以心疾辞官,里居二十余年而卒。当时相传:翁曾源辞官事涉宫廷暧昧,与慈禧太后有关,据载:“曾源仪貌秀美,入翰林,未久,即有旨召见。入对,则孝钦后(叶赫那拉氏)独坐便殿,谢恩毕,跽案侧,温旨问其学业及文端近状甚悉。忽曰:‘李义山诗,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句,予嫌其未惬,欲改为‘灵犀一点有心通’,似胜原句。而上句苦难妥协,汝为予改之。’曾源战栗不知所对。久之,孝钦大笑,令内监引之出。归告文端(翁心存),皇然失色,曾源亦大惧,即日佯狂移疾归。”

翁曾源(1834-1887)

翁曾源书法

翁曾源弟翁曾桂,字筱珊,又作小山,以父荫仕至浙江布政使。

翁斌孙,翁曾源子,字弢甫,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院检讨仕至直隶护法使。翁斌孙家学渊源,是著名书画家,著有《笏斋覆瓿集》传世。

搜索更多有关“明清科举举人,明清科举人物传之十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