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给力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查询网,做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家常菜谱|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健康功效网>中草药材>正文

拔罐的功效与作用

小编:有情有爱/人气:101 ℃/时间:2024-04-25

拔罐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定义拔罐法古代称为“角法”,通常又称为“拔火罐”或“拔罐子法”,是指藉燃烧、温热或抽气等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而直接吸著皮肤表面,造成充血现象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经常与针灸,放血疗法配合使用。所用器具玻璃罐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

拔罐的功效与作用

定义

拔罐法古代称为“角法”,通常又称为“拔火罐”或“拔罐子法”,是指藉燃烧、温热或抽气等方式使罐内产生负压而直接吸著皮肤表面,造成充血现象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经常与针灸,放血疗法配合使用。

所用器具

玻璃罐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囗之边缘宜向外翻,其容积约为30-60毫升,可以稍大一点。(囗径约4厘米,高约6厘米,容积约60毫升,为中形之玻璃小罐,呈钟形,口略向外。)

根据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
皮肤面积小,肌肉薄处( 如头部、,颈部等 ) ,可用小型罐子 ;
皮肤面积大、肌肉厚处 ( 如臀部、大腿、背部等 ) ,可用大型罐子。

分类

排气方法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罐内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
水罐:利用煮水法排去竹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
抽气罐:利用仪器抽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

拔罐形式

闪罐:火罐吸拔后马上拔下,反覆数次,至局部潮红为止。用于局部肌肤麻痹的患者。
走罐:即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其法选用较大的罐子,罐囗须平整光滑,并涂油少许,先将罐子拔上,然后用力将罐子上、下、左、右来回拉移三至五次。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部。 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约5至10分钟。

综合运用

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盛贮药液。
针罐:针刺穴位上在留针的过程中,在针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络拔罐: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刺破皮肤表面,点刺出血后加拔罐子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扭挫伤或慢性劳损。
局部急、慢性炎症 ( 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炎、丹毒等)。
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肤搔痒症等。
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凡急性传染病、癌症及有出血倾向或孕妇,均不宜使用。

进行步骤

施术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洁净后,再用纱布抹干,必要时用酒棈消毒
然后涂以凡士林或其他油类,以便罐囗与皮肤得到严密结合,但绝不可使用碘酒。
用钳子钳住棉花球,吸沾酒精燃点之
棉花球点着后在拔火罐内刷一下,很快的拿出来。
然后骤然的将罐口按于皮肤上,如此罐囗即能很好的吸著在皮肤上。

起罐方法及处理

起罐方法。起罐时,一手按压罐旁之皮肤, 一手按住罐子,稍一倾斜,使空气进入即能取下,切记勿硬拔。
起罐后的处理。起罐后局部皮肤呈现红紫色而潮润,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是正常现象。如颜色紫黑,应用纱布包好,以防止擦破皮肤。如皮肤烫伤,可用消******膏涂敷,防止化脓。起罐后如起水泡,用针在泡的底部刺破,挤去水泡内液体,涂上紫药水

注意事项

患者宜采取躺卧姿势,切不可乱动以免罐子由身上坠落。
罐子宜拔于皮肤平滑之部位,应避免有皱襞,突起,尤其是有骨头的部位,最适于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层厚、血管较少之处。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锁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适于拔火罐。肥胖者、脂肪过多者拔于肩胛骨、侧胸部皆可,需要时可拔于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
保护患者,勿使着凉,避免吹风。
向下取罐子时,为避免疼痛宜用一只手使罐子倾斜,用另一只手压迫罐子对侧之皮肤,使之形成一个空隙,空气由此得以入于罐中,此时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坠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肤收缩亦很易使罐子坠落
若于同一部位重覆拔火罐时,必须选择未拔过的空隙地方施行。

禁忌

疾病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请勿尝试拔罐,否则可能引起问题:

心脏病
血友症
全身浮肿
全身皮肤病或局部皮损(如皮肤过敏或溃疡破裂处)
极度衰弱、消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高热不退、抽搐、痉孪

年龄问题

四个月以上之孕妇。六岁以下之儿童及七十岁以上之老人。虽不是绝对禁忌,但应选择小口径的管子,拔罐数目要少,距离要远,操作时应特别慎重。

总结

拔罐对于疏缓肌肉的强硬疼痛,效果快速良好。也常用于疲劳所致的膏肓紧崩疼痛。而配合刺血拔罐,更是民俗疗法常见的手法。但对于虚弱所致的疲劳酸痛,当以调理气血为主,不宜频繁反覆使用。

搜索更多有关“拔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11-2024 健康功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